华士:老子不跪!姜子牙:那就去死!VS 魏征:老子不跪!唐太宗:行行行! 新

如风聊情感 2025-05-01 17:06:46

华士:老子不跪!姜子牙:那就去死!VS 魏征:老子不跪!唐太宗:行行行! 新领导上位后,总有那么个刺头,不怕死,跟领导对着干,并且这个人还是个有身份,有能力的人,杀了可惜,不杀,又不足以震慑他人,是应该学姜子牙诛杀华士一样干脆利落,还是学唐太宗容纳魏征(前太子李建成旧臣),有容乃大?这里面又蕴藏着怎样的决策智慧? 咱们先说说姜子牙诛杀华士的经过。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国君,上任后,齐国有个人,叫华士,他既不向周天子称臣,也不和各诸侯国君主交往,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反骨,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是商朝旧臣,忠于旧主,也许他就是想做个隐士,但这个人是道德高尚的,因为老百姓都这么夸他,姜太公多次派人召他,他就是不来,姜太公就把他杀掉了。看到此,是不是觉得姜太公太小肚鸡肠了,人家不来就不来嘛,你干嘛杀他。周公旦也这么问姜太公:“你为什么要杀掉一位志行高尚的人呢?”姜子牙辩解道:“像这种不称臣的叛逆者,必须要抛弃掉,如果树立这样的人做品德高尚的榜样,有样学样,以后还有谁来拥戴天子呢?” 简单来说,姜子牙的目的就是杀一儆百,权力过渡的混乱时期,对于那些不服者,法家思想的严刑峻法往往能起到正人心的作用。这是否是唯一的办法呢?同样是权力过渡时期,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却包容魏征,没有选择杀掉他,这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样达到了正人心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权力过渡时期,新老板对于不服者,到底是要杀一儆百还是要三顾茅庐?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字,那就是“势”。 周朝刚立时,很多商朝旧臣心理是不服的,是傲慢的,杀一个华士,挫挫那些人的锐气,便于管理。而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集团的成员更多的是怕李世民清算他们,如果此时杀掉魏征,这些人会觉得此生前途无望,新帝肯定不会重用李建成旧臣了,自然就会想着要叛逆,这于大局不利。于是李世民宽宥了魏征,告诉前太子旧臣们,不要害怕,只要有才,甭管你之前属于哪个集团,我照样重用,从而稳定大局。 姜子牙和唐太宗都做了英明的决策,因为他们都正确的判断了当时的人心形势,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并不矛盾,如果抛开“势”,单纯的论哪个思想治理有效,犹如不诊脉,就直接开药一样,是胡扯怪谈!

0 阅读:20
如风聊情感

如风聊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