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将淘汰机器高价卖给我们,让中国亏损好几亿,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员正感到绝望之际,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局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1年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始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这种关键原材料不仅是尼龙生产的核心原料,在医药、机械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当时的中国在这一领域还未掌握成熟的生产技术,大量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更深受技术掣肘。 为打破这一困境,中国石化决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然而,这次引进却成为了一次意料之外的转折点,从美国购入的生产设备表面看起来很先进,实则是一套已经被淘汰的老旧设备,设备运行后,问题接踵而至: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故障频发,这让中石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巨额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正当技术团队陷入困境之际,闵恩泽教授的出现为这个局面带来了转机,作为中国催化剂领域的泰斗,他虽已退休多年,但始终关注着国家石化工业的发展,当得知这一困境后,他毅然决定重返科研一线。 与其他人不同,闵教授并没有把目光局限在设备本身,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他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催化剂,那些进口设备使用的是老化的催化剂,这才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后,闵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技术攻关。 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关,催化剂的配方优化、反应条件的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闵教授带领团队反复实验、细致观察、不断改进,即便是深夜也常常能看到实验室的灯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性能优异的新型催化剂,这种催化剂不仅解决了原有设备的效率问题,更使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线焕发新生,产能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实现了出口创汇。 这次催化剂革新的意义远超出技术层面,它证明了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中石化借此摆脱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在全球石化行业的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闵恩泽教授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技术封锁和挑战,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是突破困境的根本之道,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如今的中国石化工业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依然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技术创新永远没有终点,唯有持续投入、勇于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闵恩泽教授和他的团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信息来源:学党史·忆侨史 闵恩泽: 榜样的力量——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01年,美国将淘汰机器高价卖给我们,让中国亏损好几亿,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01 19:40:35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