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宰相姚崇病重,咽气前,他紧紧拽着长子的手,含泪嘱咐道:“我死后,咱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5-01 20:05:59

公元721年,宰相姚崇病重,咽气前,他紧紧拽着长子的手,含泪嘱咐道:“我死后,咱家会被灭族!有1件事,你须谨记,听我安排。” 公元721年的夏日,长安城内闷热异常,唐朝大内更是暗流涌动。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姚崇,此刻却躺在病榻之上,气若游丝。他紧握长子的手,眼中满是忧虑:"我死后,咱家会被灭族!你须谨记我的安排..." 姚崇何以在临终之际如此忧心忡忡?要明白这一切,需回溯到唐朝政坛上那场旷日持久的权力博弈。 姚崇出身不凡,一生文武双全,堪称传奇。他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次拜相,兼任兵部尚书,是难得的全才。尤其是在玄宗时期,他提出"十事要说",施行新政,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汗马功劳,被世人誉为"救世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然而,政坛之上,权力的游戏从来都伴随着危险。姚崇性格刚直,为政严厉,对政敌更是毫不留情,因而树敌颇多。其中最让他寝食难安的,就是与他明争暗斗多年的张说。 "张说此人,口若悬河,却无甚实绩。"姚崇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政敌。两人相争由来已久,一言不合便大吵大闹,朝堂之上剑拔弩张的场面时有发生。 唐玄宗初年,张说曾联合依附自己的大臣企图参劾姚崇。得知此事后,姚崇并不慌张。一日下朝,他故意在殿前驻足不去。唐玄宗见状疑惑:"姚爱卿,还有何事啊?"姚崇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帝王心急,催促道:"有话直说便是!" 姚崇连忙跪下:"陛下,这几日微臣注意到张相与您的兄弟李隆范走得颇近,实在令人担忧啊!宰相勾结王爷,历来不是好兆头..." 这一番话,正中唐玄宗忌讳。次日,张说便被贬官外调,先是相州刺史,后又贬至岳州,远离权力中心。 然而风水轮流转,时过境迁,当年被贬的张说如今已重获圣眷,而当初得意的姚崇却卧病在床,命不久矣。姚崇深知,自己一旦咽气,张说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报复的机会,其家族将面临灭顶之灾。 姚崇卧榻之上,气息微弱,却脑袋清醒。他将长子唤至跟前,声音低沉却坚定:"为父即将辞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全家的性命。" 长子一听,吓得汗如雨下:"父亲,您怎么说这等话?" 姚崇艰难地抬起手臂:"张说与我恩怨已久,我去后,他必报复。但人有弱点,张说只有一个软肋——奢侈!他极爱珍宝古玩。"说到这里,姚崇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缓缓道出一个连环计策。 "我死后,张说必来吊唁。届时,你们把家中珍藏的宝物全部摆出。若他视若无睹,你们便活不成了,抓紧准备后事吧;若他偷瞧,就把宝物全送给他,并请他写我的墓志铭。" 姚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拿到碑文后,立刻抄一份呈给皇上,同时准备好石碑。一旦皇上过目,立即刻字。张说虽聪明,但总比我慢半拍,日后必悔,想收回碑文。那时,你们只消告诉他已奏明皇上,并带他去看刻好的石碑即可。" 姚崇话音刚落,就永远闭上了眼睛。公元721年,这位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与世长辞,但他的智慧仍在发挥作用。 果然不出所料,姚崇刚下葬不久,张说便前来吊唁。一进门,他就被厅堂陈列的珍宝古玩吸引住了。那些金玉、玛瑙、名家字画,无一不是稀世之宝。张说表面故作镇定,实则忍不住频频侧目。 姚崇的儿子们见状,立即将父亲的遗愿道出:"家父生前常提及大人才华横溢,文章卓绝。如今家父已去,希望大人不计前嫌,为家父写一篇墓志铭。这些区区薄物,也请大人笑纳。" 张说听闻此言,心中暗喜。他本就好这些珍奇物品,又见姚家人如此卑微求全,更感快意。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极尽溢美之词的墓志铭,将姚崇描绘成了一代完人。 姚崇的儿子们按照父亲的嘱托,迅速将墓志铭抄录一份呈给了唐玄宗,同时连夜刻石。唐玄宗见张说对故敌如此赞誉有加,龙颜大悦,称其为"大丈夫"。 数日后,张说忽然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上了姚崇的当。他急忙派人向姚家索回碑文,说要修改。姚家人带着使者去看已经刻好的石碑,并告诉他事已奏明皇上。 张说站在石碑前,看着自己写下的赞美之词,脸色阴晴不定。这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再也无法对姚家下手了。若是报复,岂不是自打嘴巴?他跺了跺脚,怒声道:"你这个老狐狸,又被你算计了!"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超级酷 仅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