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

浅笑对风吟 2025-05-02 19:12:33

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料冯迅速拔枪击倒黄骅,其他几人正要反应,冯又是一个速射,会议室内的11人纷纷倒下。 黄骅,原名黄士俊,1911年出生在湖北阳新县一个穷村子。家里条件差,小时候父母和大哥都没了,他靠自己撑着。9岁给人当炊事员,烧水做饭,顺便偷听私塾讲课,攒了点文化底子。12岁给地主放牛,后来跟木匠学手艺,吃苦耐劳,脑子也活。15岁看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他心里一震,跑去参加儿童团,站岗宣传,算是迈进革命门。1929年,18岁的他入了党,发誓要为穷人翻身。次年加入红五军,跟彭德怀打反围剿、走长征,苦仗硬仗没少经历,慢慢从普通兵干到营政治委员。 抗战爆发后,黄骅被派到晋西南建根据地,改名“黄骅”,可能是为了掩护身份。他带游击队钻敌后,发动群众,搞得有声有色。1938年当上晋西南边区军事部长,管训练和作战。1940年调鲁西军区当副司令,次年到冀鲁边军区,兼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他跟战士一块吃住,跑村里摸民情,特别接地气,军民都服他。到1943年,他已经是冀鲁边军区副司令,扛着抗战大梁。 黄骅生活简单,1937年经人介绍跟顾兰清结了婚,生了个儿子,但孩子寄养在外,他跟媳妇也见不了几面。忙归忙,他从不抱怨,把革命当头等大事。这样的作风让他在部队里名声响,可也招来了隐患。 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河北新海县大赵村召集教导六旅骨干开会,商量怎么应对日军扫荡。那天屋里坐了11个人,包括卢承道、陈云彪这些军官,大家正盯着地图研究对策。半路上,手枪队长冯冠奎推门进来。黄骅跟他挺熟,见他来了还笑了笑,示意坐下。可冯没动,直接掏枪就射,第一枪打中黄骅胸口,第二枪、第三枪接连放倒其他人。整个过程快得吓人,11人里7个当场没命,4个重伤倒地。 冯打完人,立马换弹夹,走出去还骗卫兵说敌人跑远了,趁乱溜进夜色里。这事干得太利索,太冷血,显然不是临时起意。黄骅倒下那一刻,冀鲁边军区丢了个顶梁柱,抗战前线也蒙上一层阴影。 黄骅被害的消息传到延安,八路军总部炸了锅,赶紧派人查。线索很快指向军区司令邢仁甫。这家伙跟黄骅搭档,但作风完全两样,贪享受、爱排场,跟黄骅的朴实一比,高下立判。他怕黄骅抢了风头,威胁自己地位,就动了杀心,指使亲信冯冠奎下手。幸存者的证词加上周云峰的交代,把邢仁甫的阴谋抖得一清二楚。 邢仁甫还想装无辜,在黄骅葬礼上挤几滴泪,下令抓冯冠奎。可部队里谁都不是傻子,怀疑他的人越来越多。1943年7月,他见瞒不住了,拉拢独立团团长冯鼎平投日军,没成,自己跑天津投了敌。抗战后他混进国民党军统,1950年被抓,审完枪毙,算自食恶果。 冯冠奎跑了以后,投靠伪军,四处换主子,最后被伪军干掉。周云峰和保卫干事杨静侯没多久也被抓,判了罪。另一同谋潘特逃到北京,前门摆烟摊藏身,1950年被老战友萧华认出来,扭送法办。几个主谋一个没跑掉,全伏法。

0 阅读:127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