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他以一块钱的价格将手中50%的股份甩卖给长安,那股硬气劲儿让人佩服!转眼多年过去,如今铃木修后悔了吗? 2018年,铃木汽车在董事长铃木修的带领下,果断退出中国市场。他甩手把50%的股份以1元卖给长安,还撂下狠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这股硬气劲儿让人瞠目结舌,圈内圈外议论纷纷。多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铃木却在印度混得风生水起。铃木修到底有没有后悔? 铃木修,1930年出生,日本岐阜县人,年轻时学法律,后来入赘铃木家族,1958年加入铃木公司。1978年他当上社长时,铃木还是个小厂,年销售额不过3233亿日元。他一上台就定调:专注小型车。次年推出的Alto,靠低价和高性价比火遍日本,首月订单1.8万份,直接把铃木推上轻型车市场的王座。1980年代,他又把目光转向印度,和当地政府合作建厂,硬生生把铃木打造成全球小型车巨头。到2000年他当上董事长时,公司销售额已飙到3万亿日元。 铃木修的管理风格很硬核,特别抠成本。一次巡厂,他发现照明灯多了,直接让人拆了1900盏,一年省下4万美元电费。员工背地里叫他“吝啬鬼”,但这“1钱节约精神”让公司财务稳得一批。他的理念简单粗暴:小车省油便宜,才是普通人的刚需。 1993年,铃木和长安汽车合资成立长安铃木,选在重庆建厂。奥拓和雨燕很快投产,奥拓价格亲民,开遍大街小巷;雨燕造型讨喜,年轻人爱不释手。到2005年,长安铃木年销量破100万辆,风头一时无两。可到了2010年代,中国市场变天了,大家开始追大空间、高配置的轿车和SUV,小型车渐渐没人买。铃木的销量从巅峰滑到2018年的3.2万辆,工厂冷清得不行。 面对这局面,长安这边建议搞新能源车,顺应潮流。可铃木修不买账,他坚信小型车才是未来,觉得中国市场是自己误判了趋势。他不愿改方向,也不肯砸钱转型,干脆一拍桌子:不玩了! 2018年,铃木修在东京总部签下股权转让协议,以1元人民币把50%股份甩给长安。这1块钱不是钱,是态度——他宁可退出,也不向市场妥协。消息一出,业界炸了锅,有人佩服他的硬气,有人说他这是自毁前程。退出后,铃木彻底告别中国,把精力全扔到印度市场。 退出中国后,铃木在印度大干快干。2019年,马鲁蒂铃木工厂扩建,2022年销量达到157.6万辆,占印度市场近一半份额。2024财年上半年,铃木营业利润率11.7%,居然超过丰田。印度人爱小型车,铃木的定位正好对胃口,生产线忙得停不下来。反观中国,新能源车已经霸占市场,老款奥拓偶尔还能看到,但铃木品牌早就淡出视线。 铃木修2021年退休,2024年因病去世,享年94岁。他至死没公开说过对中国市场的遗憾。他的决定像硬币两面:一面是信念,认定小型车有未来;一面是代价,丢掉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现在是新能源车的天下,铃木想回来,得补技术课,还得重建品牌,这门槛高得吓人。但在印度,他赌对了,活得滋润。 后悔这事,谁也说不准。铃木修性格倔,宁折不弯,可能他心里压根没“后悔”这词。他错过中国没错,可印度市场的成功也证明他不是瞎折腾。换个角度看,如果他当年妥协转型新能源,铃木会不会有另一番天地?不好说。
如果你还在纠结买奇瑞还是买吉利,那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如果家用10万预算,就直接上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