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冬天,魏益三带着几门老炮和一小股残兵,匆匆从山西转往西北,他原是郭松龄麾下悍将,这会儿郭兵败被杀,奉系追兵步步紧逼。 他咬咬牙,拉队伍去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大营,没几天,冯就看他不顺眼,把他晾在一边。寒风卷着黄沙拍在营帐上,魏益三裹紧破旧的军大衣,盯着墙角那几门锈迹斑斑的火炮发呆。营外时不时传来冯玉祥嫡系部队的操练声,可他带来的残兵却只能缩在营地边缘,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热乎的。 有个老部下实在忍不住,推门进来:“军座,冯大帅摆明了防着咱们,要不咱另寻出路?”魏益三没吭声,抓起桌上的酒壶猛灌一口。酒辣得他直呛,却浇不灭心里的火——想当初在郭松龄手下,他也是威风八面的将领,带着弟兄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哪受过这窝囊气? 正憋屈着,外头突然传来喧闹声。魏益三掀开帘子一看,几个冯玉祥的卫兵正推搡着他的兵,地上撒着半袋小米。“这是我们好不容易讨来的口粮!”他的兵红着眼喊。魏益三三步并两步冲过去,一把揪住领头的卫兵:“你们这是干什么?”那卫兵瞥他一眼,冷笑一声:“冯大帅说了,要养得起闲人,不如多喂两匹战马!” 这话像根刺扎进魏益三心里。当晚,他在油灯下反复琢磨局势:奉系肯定不会放过他,冯玉祥这儿又容不下,难道真要带着弟兄们饿死在西北?突然,他想起南方的国民革命军正闹得火热,或许能去碰碰运气?可这一路山高水远,还要穿过各路军阀的地盘,谈何容易? 第二天,魏益三刚准备去找冯玉祥摊牌,却听说冯大帅要调他的火炮去前线。他站在火炮旁,抚摸着冰凉的炮身,突然大笑起来:“好啊,连吃饭家伙都要抢走!”笑声惊飞了树梢的寒鸦,也惊醒了他——再耗下去,不仅弟兄们没活路,连最后这点家底都得赔进去。 夜色深沉,魏益三带着队伍悄悄离开了国民军大营。寒风呼啸,他回头望了眼黑黢黢的营地,握紧了腰间的枪。这一去,前路茫茫,但总好过在别人眼皮子底下当缩头乌龟。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像魏益三这样夹缝求生的将领数不胜数,他们的命运如同无根的浮萍,在时代的浪潮里起起落落,有的成了一方枭雄,有的却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25年冬天,魏益三带着几门老炮和一小股残兵,匆匆从山西转往西北,他原是郭松龄
琴音入梦来
2025-05-03 00:10: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