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位工人,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

玉尘飞啊 2025-05-05 11:54:06

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位工人,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行动!他们在临行前,拍下了这张照片,三人目光坚毅,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否成功,将决定数百万人的命运…… 1986年4月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灾难。 当时四号反应堆爆炸后,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核电站地下室内积攒了数万吨含有高浓度辐射的冷却水。 这些水体一旦接触反应堆底部的高温石墨堆芯,可能引发第二次爆炸,威力相当于三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足以将整个东欧地区变成无人区。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三个普通人的行动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 爆炸发生后的第五天,苏联政府紧急会议上,科学家们指着核电站结构图指出:必须排空地下室积水,手动关闭反应堆底部的紧急阀门。 这个任务需要深入辐射值超过致死量百倍的区域,防护装备只能提供有限保护。现场总指挥沉默片刻后提出疑问:"派谁去执行这个注定牺牲的任务?" 这时,核电站值班长鲍里斯·巴拉诺夫主动站了出来。这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当天因为轮休躲过爆炸,他清楚记得每个阀门的位置。 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技术人员——工程师瓦列里·别兹帕罗夫和核反应堆专家阿列克谢·阿纳年科。 三人穿上铅制防护服时,现场医务人员偷偷记录下他们的心跳数据:平均每分钟120次,是正常值的两倍。 凌晨三点,三人提着应急灯进入核电站。走廊里漂浮着肉眼可见的放射性尘埃,防护靴踩在积水中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辐射检测仪刚进入建筑就发出持续蜂鸣,仪表指针直接打到最大值。 他们贴着墙壁摸索前进,阿纳年科凭着记忆带路,巴拉诺夫负责操作阀门,别兹帕罗夫用身体抵住锈蚀的铁门。 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B区地下室,三人发现水深超过预期,必须潜入齐胸的辐射水中寻找阀门转轮。 四小时后,当浑身湿透的三人踉跄着走出建筑物时,监测站传来欢呼,地下水位开始下降。 医护人员立即用高压水枪冲洗他们的防护服,检测显示三人承受的辐射剂量超过安全标准四百倍。按照医学常识,这种程度的辐射暴露会在两周内致命。 但奇迹发生了,经过莫斯科第六医院的特殊治疗,三人不仅活过了危险期,还继续从事核能安全工作十余年。 巴拉诺夫后来在采访中回忆:"当时根本没考虑生死,就想着赶紧拧紧那个该死的阀门。"他们的防护服至今保存在基辅的灾难纪念馆,铅板内侧还能检测到放射性残留。 这次行动的成功为后续处理争取了宝贵时间,苏联动员六十万军民修建石棺封存反应堆,其中直接参与抢险的"清理人"超过二十万。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这三位工人关闭阀门的行动,避免了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十倍威力的二次爆炸,使欧洲中部地区免遭毁灭性打击。 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事故二十周年报告中特别提到:"三位志愿者的果断行动,在人类对抗核灾难的历史上书写了关键篇章。"如今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辐射值已降至安全范围,当年他们关闭的阀门依然静静地躺在四号反应堆底部,金属表面凝结着特殊的玻璃状物质——那是高温辐射留下的永久印记。 信息来源: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2000年度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切尔诺贝利事故二十周年评估报告》 乌克兰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抢险行动记录 莫斯科第六医院1986-2000年医疗档案 基辅切尔诺贝利纪念馆官方展品说明

0 阅读:118

评论列表

渭河

渭河

2
2025-05-05 12:45

英雄

A君

A君

1
2025-05-05 12:43

逆行者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