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

尔说娱乐 2025-05-05 15:35:15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6年12月25日,在张学良的护送下,蒋介石平安回到了南京。   机场中,一众国民党官员早已等候在这里。   看着平安无事的蒋介石,有人心中长松了一口气,有人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 何应钦上前,对蒋介石表示欢迎。   但是,蒋介石却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只见他踱步,来到一位老者面前,不顾腰上的疼痛,对他深深鞠了一躬。   杨森双手插在袖管中,看着眼前的蒋介石,面上并无波澜。   他和蒋介石“貌合心不合”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 即便蒋介石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表示感谢,但是这份感谢中,又包含着多少真心呢?   在蒋介石眼中,他和杨森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之所以会这么做, 是因为杨森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上,确实做出了很多贡献。   而那个何应钦,却再一次让他失望。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由此爆发。   而随着这件事情的发生,何应钦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当时的他已经从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位上,被调任成了总司令部参谋长。   蒋介石的这一招明升暗降,将何应钦手中的兵权夺走了大半。   这让何应钦记恨上了他。   因此,当西安事变的消息传来之后, 何应钦其实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封锁消息。   这导致谣言开始如瘟疫一般在南京城中蔓延。   而在国民党内部,冯玉祥也是到了晚上,才知道了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    一时之间,国民党从上到下都炸了锅。   眼看事情已经瞒不住,何应钦在会议上一反常态。   往日的他优柔寡断、遇事踌躇不前。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态度却十分坚决。   他坚持一定要用武力解决,迅速将蒋介石救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拟定了轰炸西安的计划。   但事实是,他可没有那么好心。   如果西安方面恼羞成怒,将蒋介石杀害,那他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清扫张学良。   如果蒋介石平安回来,他的做法也挑不出毛病。   不过,何应钦的想法却得到了以冯玉祥、林森为首的“主和派”的反对。   在出席国民党会议的时候,杨森直接表明态度,声称“讨伐令不可下”,极力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认为,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从出发点上来说,这是“爱国”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他不希望再用武力徒增伤亡。   西安事变最后能够和平解决,林森功不可没。   蒋介石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却是是要感谢林森。   但是,对于林森,他心中始终有忌惮。   他当年追随的是孙中山先生,而蒋介石上位之后做的那些事情,他非常看不上。   而1931年蒋介石下野的时候推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一方面是彰显自己的肚量,另一方面也是只有林森的资历最能服众。   虽说坐上了这个位置,但是林森手中并无实权。   后来蒋介石回来之后,林森有很多事情也只能配合蒋介石。   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对林森很忌惮。   有一次开会,林森因为重感冒没有出席。   蒋介石生怕他有什么阴谋,还专门去了他家一趟。   美其名曰探望,实际上就是看他是不是真的生病。   看到林森真的卧床不起之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之所以对林森心存芥蒂,是因为这个人无欲无求。   他不爱钱、不爱权,也不爱色。   他23岁结婚,婚后两年妻子就去世。   林森坚守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孤独地度过余生。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牵制住林森,这才会处处提防。   1943年,林森在一场车祸中去世。   蒋介石以国葬之礼为其送行。   林森的遗体被安葬在歌乐山林园,这是他自己选的地方。   生前的他处处受限,希望死后的他,能够活的想要的自由。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0 阅读:0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