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不语,时光留痕 ——南樊石牌坊漫记 五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我正跟着

元化说社会 2025-05-05 23:28:32

青石不语,时光留痕 ——南樊石牌坊漫记 五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我正跟着导航在曲绛公路上画“之”字。手机里循环播放着《河西走廊之梦》,电子女声突然插话:“前方右转进入乡道”,惊飞了杨树枝头打盹的麻雀。 这些挺拔的白杨哨兵列队十米便有个缺口,让人间四月天从青纱帐、樱桃园和芍药田里泄出来,倒像是大地在玩调色盘游戏。 南樊镇西堡村的巷道窄得能听见围墙与菜畦说悄悄话,导航上猩红的堵车提醒反倒成全了意外之喜——把现代铁马拴在村口老槐树下,踩着青砖上的车辙纹漫步,恍若走进时光褶皱。 转过最后一个柴垛,鼎沸人声突然静默,那座穿越221年风雨的石牌坊,正在麦浪与云影间微微发亮。 “快看石狮子!”孩童的惊叫点破玄机。雄狮爪下不见寻常的绣球,雌狮背上驮着顽皮幼崽,这组“无球有子”的圆雕原是藏着密码——欲望当敛如狮藏雄根,慈爱须广若母承子重。牌坊正中“节孝”二字悬在雕满祥云的额枋上,倒像朵沉甸甸的铅云,把李恭人二十出头的青春永远压在了清嘉庆九年的春天。 手指抚过冰凉的碑亭,十五方石碑上的真草隶篆在日光里流转。古人把祝颂刻进桃榴莲佛,寿纹里藏着多汁的仙桃,石榴咧着嘴吐出百子千孙,莲花托着不谢的冰心,佛手果的沟壑里蜿蜒着长生秘语。最妙的当属第九扇石屏,柿子与如意勾连成“事事如意”的谐音梗,原来工匠的幽默感比屋脊上的嘲风兽更鲜活。 绕着六柱五门的石构迷宫转圈,突然读懂建筑师的隐喻语言,重檐庑殿顶是凝固的浪涛,七攒斗拱如星子列阵,那些被风化的浮雕人脸,有的蹙眉如读圣贤书,有的含笑似嗅青梅香。两百年前的锤凿声似乎还卡在石缝里,轻轻叩击便有清越回响。 暮色漫过麦田时,碑亭飞檐恰好截住半轮落日。忽然想起李恭人抚育子孙的漫漫长夜,是否也有这样的夕照爬上织机?她亲手带大的孙辈贾宗洛督建此坊时,可曾犹豫过用整座石头的重量来礼赞祖母的青春祭献?那些精雕细琢的节孝颂歌,于她是金缕衣还是铁枷锁? 归程的月亮爬上后视镜,后视镜里渐远的石牌坊化作一枚青石印章,重重盖在晋南大地泛黄的史册上。那些被风霜包浆的故事,既记录着封建礼教投下的长长阴影,也封存着古代工匠永不褪色的灵思。 今人观之,不必学小女儿拜织女般祈求贞名,倒可学石匠刻柿子时的狡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雕琢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纹样。 这座石头凝结的往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遗产,不应是束之高阁的道德标本,而是让今人照见来路、思索去处的时光棱镜。 当新世纪的阳光穿过五门石牌坊,我们在明暗交织的光影里,既要读懂历史的刻度,更要丈量现代文明的温度。

0 阅读:0
元化说社会

元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