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能用一张纸(美元)换走中国的稀土、芯片、农产品,而中国却很难用人民币从

霏霰舞清扬 2025-05-06 18:21:04

为什么美国能用一张纸(美元)换走中国的稀土、芯片、农产品,而中国却很难用人民币从美国换回同样的资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 “江湖规矩”,以及大国之间的暗战。 美国用美元换资源,本质上是在玩一场 “空手套白狼” 的游戏。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85% 的国际贸易都用美元计价。这意味着无论哪个国家出口石油、矿产,最终都得换成美元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流通。 美国只需开动印钞机,就能用成本不足 1 美元的百元美钞,换来价值 100 美元的商品。这种 “铸币税” 收益,让美国每年能从全球薅走数千亿美元羊毛。但美国最近却突然喊 “亏了”,2025 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超过 3600 亿美元,表面看是美国买中国东西多,卖得少。 但实际上,美国通过服务贸易顺差(比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美元回流(中国持有的美债),把 “亏” 的钱又赚了回来。更关键的是,美元霸权让美国能随时通过加息、制裁等手段,把通胀和债务危机转嫁给他国。 中国当然也想打破这种不公平的格局。2025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单季结算额暴增 320%,覆盖全球 186 个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伊朗等国在能源贸易中,已大规模使用人民币结算。比如中俄贸易中,人民币占比超过 90%,俄罗斯甚至将人民币纳入国家福利基金储备。但人民币要想挑战美元,还得跨过几道坎。 首先是资本账户开放。中国目前对短期资本流动仍有限制,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不足 5%,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超 60%。其次是 “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得保持贸易逆差输出流动性,但这会削弱币值稳定。美国当年就是卡在这个矛盾上,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美国对人民币的崛起又怕又恨。一方面,部分美国企业想推动人民币结算,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美国政客威胁切断人民币与美元的结算通道。 这种矛盾心态,在 2025 年的贸易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对华关税最高达 245%,却又不得不依赖中国商品维持国内供应链。中国的应对策略则是 “农村包围城市”。 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在东南亚、中东推广人民币结算;在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2025 年香港人民币存款突破 1.2 万亿元;还推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7 秒完成跨境转账。这些举措正在悄悄改变游戏规则。 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呈现 “多极化”。美元仍占主导,但人民币、欧元、数字货币将分走一杯羹。 中国的机会在于: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比如与沙特讨论石油人民币结算;扩大 CIPS 网络,2025 年 CIPS 间接参与者达 1497 家;深化资本账户开放,2024 年中国资本账户可兑换项目超过 90%。 不过,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美元霸权,SWIFT 系统仍是其 “金融核武器”。但正如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突破制裁,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这场货币战争的最终赢家,或许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更公平、多元的国际货币新秩序。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霏霰舞清扬

霏霰舞清扬

霏霰舞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