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哭着上班"...沉迷"房地产实地考察"的韩国2030一代】海外新鲜事"

微曼说世界 2025-05-08 13:00:35

【"不想哭着上班"...沉迷"房地产实地考察"的韩国2030一代】海外新鲜事

"2000年代末在首尔以2亿韩元买了一套很小的公寓,结果赚大了。这就是我开始房地产投资的契机。"

劳动节当天(1日),在首尔广津区某咖啡馆举行的房地产实地考察学习会上,40多岁的领队A先生这样介绍自己。这场通过线上招募的学习会约有100名会员,当天线下活动共有5人参加。

一对即将结婚的三十五六岁情侣表示,他们是为了寻找投资价值高的婚房而来。另一位三十八九岁的男性则称正在物色小额投资的联排别墅,在学习会开始前刚去附近考察并见了房产中介。

最近,在经济压力下,20-39岁群体中兴起了房地产实地考察学习热潮。"实地考察"指购房时亲赴现场勘查的活动。年轻人利用下班后或周末早晨等时间四处奔波寻找投资房源。

1日的学习会上,参与者们在地图上逐一标出心仪房源进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土地份额意味着什么?是否有重建利好?周边有没有更优质的房源?有人还打开笔记本电脑补充政策报道和新闻资料。经过一小时区位分析后,众人走出咖啡馆开始实地探访。

领队A先生表示:"这个社区在首尔很特别,几乎没有大型公寓,投资价值颇高。"参与者们穿梭于巷弄间感受社区氛围,发现合适房源就拍照记录或做笔记。当天A先生向每位参与者收取了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80元)费用。在线上,一些聘请专业顾问的学习会收费高达5-10万韩元。

这类学习会形式各异:有的由领队或专业讲师主导,有的会员则伪装成客户走访中介。各学习会的招募广告颇具诱惑:"教你现场勘查建筑外观、居住环境、商圈""拍卖成败在于实地考察""只有用功考察的人才能抓住购房机遇""现在不行动就会错过下一波涨势"。

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年轻人对股票、虚拟货币等高风险投资的担忧,以及房地产暴涨导致的同龄人资产差距焦虑。参与者们普遍将投资目标设定为"在首尔买房""被动收入""财务自由""养老准备"。

20多岁的职场人金某写道:"都说投资终点是房地产,我想一步步学习实现购房梦。"30多岁的李某则表示:"想建立持续收益管道实现经济自由。"这些留言折射出低增长时代下,年轻人对仅靠工资难以保障未来的忧虑。

居住在首尔铜雀区的李某在申请理由中写道:"劳动收入与投资收入的资产增值速度天差地别。"京畿道城南市的高某直言:"不想哭着工作,要资产不要钞票。"还有人写道:"股票腰斩了""美股也靠不住""发誓不碰虚拟货币才来学这个"。

韩国国土研究院去年4月的民调显示,年轻人更看重住房的投资属性。20-39岁群体认为住房投资价值的比例(34.1%、33.2%)明显高于40岁以上人群(29.1%、28.8%)。统计厅3月发布的报告表明,30岁出头人群的居住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经济宽裕的年轻人从全租转向购房,拮据者则从全租转为月租。

33岁的职场人李某说:"2019年刚工作时贷款在首尔郊区买房的朋友,现在住进了提供早餐的高档公寓。后来跟风在高点买房的人,现在只能硬撑等待下一波行情。"

这种趋势让房产中介苦不堪言。首尔永登浦区的中介李先生抱怨:"带看十次二十次都行,但租客和房东会抱怨'为什么光看不买'。更糟的是可能错过真实客户。"另一位广津区的中介金先生(63岁)说:"我们私下开玩笑说'年轻人来就直接说没房源',但又怕错过真客户。"

对此,韩国公认中介协会上月宣布将推行"带看基本报酬制度",要求为带看服务支付费用。金先生支持该制度:"律师、税务师都收咨询费,只有中介像在做义工。"但李先生担忧客户反弹,认为"年轻人应自律避免造成困扰"。

西江大学房地产研究生院教授权大中警示:"2030一代的房地产学习,往好了说是'为购房未雨绸缪',往坏了看可能演变为'投机'。有些拍卖讲师可能涉嫌违法授课,需要警惕。"

0 阅读:0
微曼说世界

微曼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