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PHEV 电感不如增程” 的人,犯了两个低级错误:
第一,把 PHEV 当成单一技术;
第二,只见过十年前的入门款就敢代表整个品类。
PHEV 是包含多种技术路线的大类:
单电机 P2 构型确实存在没电后发动机直驱、无法边发电边驱动的问题,但这只是 PHEV 的早期形态。
双电机时代早就颠覆了这种落后认知 —— 无论是 P1+P2 还是 P1+P3 架构,都能让发动机与驱动端完全解耦:P1 电机专职发电,P2/P3 电机单独驱动车轮,这种 “发动机发电 + 电机驱动” 的模式,和增程技术的核心逻辑完全一致。
请问:同样是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同样是发动机不参与机械驱动,凭什么说 PHEV “电感不如增程”?这不是偷换概念是什么?
退一步讲,说P1+P2构型里的P2电机在变速箱前,需要变速,因此可能还有顿挫,那P1+P3就没有任何借口了,完全与增程结构相同,完全一样的“电感”
更进阶的三电机 PHEV(如领克 900 的 SPA EVO 架构)直接把 “电感” 推向新维度:它以后置 P4 电机为主驱动单元,基础版后电机功率 230kW,双 P4 版可达 320kW,动力输出以电驱为绝对核心,前电机仅作为辅助补充。
这种 “后驱电驱为主 + 油电协同” 的架构,和前驱为主的传统插混有本质区别,动力特性更接近纯电后驱车,谈 “电感不行” 完全是毫无依据的胡扯。
最可笑的是某些人总用 “结构简单” 给增程贴金,却选择性忽略高阶 PHEV 的技术优势:
既能像增程一样在中低速用纯电驱保证平顺静谧,又能在高速工况让发动机直驱实现高效动力输出,还能通过多电机组合爆发超越单电机增程的强劲性能。
这种全场景适配的技术路线,岂是靠 “单增程器 + 单电机” 偏科生存的方案能比拟的?
一句话总结:拿早期单电机 PHEV 的短板,去否定双电机、三电机高阶 PHEV 的技术进步,要么是技术认知停留在 2015 年,要么是故意混淆概念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