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在部队视察工作的时候,和一位副团长聊了几句,感觉和这位副团长十分投缘,想要重点提优栽培。 金秋十月的阳光洒在广东军区的训练场上,为整齐的队列镀上一层金黄。1982年的这个秋日,尤太忠少将正在进行例行的部队视察工作。作为广东军区的司令员,他习惯了这样的场合,但今天的视察却让他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视察临近结束时,一位站姿笔挺的副团长吸引了尤太忠的目光。这位军官约莫三十出头,目光坚定,神情专注。在汇报工作时,他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部队训练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让尤太忠颇为赞赏。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尤太忠走上前,主动向这位副团长问道。 "报告司令员,我叫吴晓伟。"那位军官立正敬礼,声音洪亮。 尤太忠点点头,与吴晓伟聊了起来。从作战训练到部队管理,再到国际形势,吴晓伟的回答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经验,让尤太忠越发感到投缘。谈话中,尤太忠发现吴晓伟对军事问题的理解超出了同龄军官,而且为人谦逊,没有丝毫骄傲自满的情绪。 "你在部队多久了?"尤太忠问道。 "报告司令员,我从石家庄军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锻炼,已经八年了。"吴晓伟回答道。 尤太忠微微一愣,石家庄军校的毕业生通常会有更快的晋升通道,而吴晓伟却用了八年时间才当上副团长,这不禁让他对这位军官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视察结束后,尤太忠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吴晓伟的档案。当他看到"家庭背景"那一栏时,惊讶地挑了挑眉毛——吴晓伟竟然是开国中将吴克华的儿子! 尤太忠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那时,他和吴克华在成都军区共事,后来又一同调到广州军区工作。吴克华为人正直,作风朴实,是军中出了名的好将军。难怪吴晓伟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原来是那位老战友的儿子! 尤太忠回想起刚才与吴晓伟的交谈,再看看档案上的履历,不禁对这位年轻军官肃然起敬。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实力晋升到副团长,丝毫没有仗着父亲的声望谋取特殊照顾。 尤太忠拿起电话,拨通了吴克华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尤太忠直接开门见山:"老首长,您儿子吴晓伟在军区当兵的事,您还打算瞒我多久?" 电话那头的吴克华一时困惑:"尤司令,我有什么事瞒着你呀?" 尤太忠放缓语气:"老首长,我今天在视察部队时,发现一位副团长表现非常出色。交谈后才知道,他竟是您的儿子吴晓伟!" "噢,你见到晓伟了。"吴克华恍然大悟,"他在军区当兵完全是组织安排的,我没有参与其中。况且,当兵是晓伟的个人决定,这是他的选择,我没有权干预。" 这话让尤太忠想起五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吴晓伟刚从石家庄军校毕业,按照惯例,有人提议让他凭借父亲的关系直接担任军官。然而,吴克华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坚持让儿子从最基层做起。这在军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但也赢得了众人的敬重。 "老首长,我没有别的意思,"尤太忠解释道,"只是觉得作为晓伟的父亲,这么重要的事您应该告诉我一声。" 吴克华笑了:"老尤,难道我的儿子就不能在你手下当兵吗?你是对我有意见,还是对我的儿子有意见?" 尤太忠连忙否认。吴克华继续说:"我知道你着急,不知道怎么对待吴晓伟。放心好了,我和他都不会对此有任何怨言。你只需继续秉持公正的态度,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而犹豫不决。" 听到这番话,尤太忠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他回想起与吴克华共事的岁月,那些并肩战斗的日子历历在目。吴克华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浮现在眼前——解放战争时期的塔山战役中,吴克华率领部队顽强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不畏艰险,带领战士们英勇抗敌。正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却从不以功臣自居,更不会为亲人谋取私利。 "明白了,老首长。"尤太忠说,"我会像对待其他军官一样对待吴晓伟,绝不会因为他是您的儿子而有所偏颇。" 电话那头的吴克华欣慰地说:"谢谢你,太忠。我相信在你的领导下,晓伟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放下电话,尤太忠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吴晓伟今天在视察中的表现,那种沉稳干练的气质,那种对军事的独到见解,无一不是吴克华的影子。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严格而又慈爱的父亲,吴晓伟才能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位优秀的军官。 后来的日子里,尤太忠确实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他对吴晓伟既不偏袒,也不苛刻,而是给予了公平公正的对待。在尤太忠的栽培下,吴晓伟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逐渐成长为部队中的骨干力量。 而吴晓伟也没有辜负父亲和尤太忠的期望,他继承了吴克华的军人风骨,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的作风,不谋取特殊利益,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战士,成为新一代军人的典范。这种精神的传承,正是中国军队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
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在部队视察工作的时候,和一位副团长聊了几句,感觉和这位
熹然说历史
2025-05-08 19:28: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