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很多朋友在孙燕姿北京演唱会抢票这件事上失败了,我也是,所以临时打定主意,在那个周末暂时离开北京这个让我抢不到燕姿门票的伤心地(玩笑话),去上海和杭州看徐佳莹和苏慧伦了;
不过看不看孙燕姿,我 30 天听实体唱片的计划也是要断断续续继续执行的,今天到第十七天。
今天一下收到了三张唱片包裹,谢霆锋分别发行于 2000 年《VIVA》和 2001 年《玉蝴蝶》的彩胶,还有陈奕迅发行于 1997 年的二专《与我常在》粉色喷溅胶。
记不得这是我买的第几张《与我常在》了,从常去信和淘不同品相的二手CD、到华星40周年复刻版、再到后来发行欧洲压盘版、最近两年的 SACD 版本……等等等等,再到这次’Blackpink’配色的喷溅胶版,应该是我在孙燕姿《我要的幸福》之外,另一张买到不厌其烦依然决定在未来看到新版本还要再买的专辑,原因无他,我喜欢陈奕迅,我喜欢这张之于陈奕迅开天辟地般意义的广东专辑。
《与我常在》是陈奕迅的二专,现在回看这张专辑给陈奕迅在广东乐坛所带来的影响,我愿称这是属于陈奕迅自己的《范特西》(我这里是个比喻,如有抬杠者,慢走不送)。
因为从这张专辑开始,Eason 细腻入肤的演绎方式,令更多更厉害的词曲作者开始愿意倾力为他填词、作曲,好的作品+好的演唱+好的艺人性格+不错的市场推广,陈奕迅从《与我常在》渐渐走向天王之路是必然之事。
专辑的同名单曲《与我常在》是梦老师填词,林健华作曲的歌,从民谣框架入手的结构,加入了更重一点的 Band 元素,一点不压陈奕迅漂亮高亢的声线,曾在英国度过青少年时代的 Eason 对于英式摇滚的爱从来都不间断地流露在他的音乐里;
《与我常在》除了同名单曲极其出圈之外,《抱拥这分钟》我也很喜欢,Eason 的前辈郑秀文更爱,甚至还在后来的翻唱自选辑《Sammi v.s. Sammi》中 cover 了《抱拥这分钟》,副歌高音稳且猛,直冲脑壳的那股子年轻人的冲劲与坚定,早已黏连上了彼时刚 23 岁的陈奕迅与华语乐坛一整个时代紧紧抱拥!
陈奕迅在专辑里的个人喜好,也很特别,主打歌三不五时是一定要唱的,非主打部分,他在十多年前的 DUO 巡演选了这张的《今天等我来》做演唱会开场,这两年的 FEARandDREAMS 巡演,专辑结尾曲《那一夜有没有说》成为了一首会随机出现的主歌单曲目。
再说说谢霆锋的《VIVA》和《玉蝴蝶》专辑。
我在零花钱每月只有几十元、且以卡带为主要收听音乐方式的 2000 年,全年只买了两张 CD 载体的专辑,一张是王菲的《寓言》,另一张就是谢霆锋《VIVA》。
小时候听《VIVA》难免觉得“重”,主打歌《活着VIVA》是脆到令人眼生艳羡的摇滚,不只炸,还有时年 20 岁谢霆锋全身满满的活力感,在歌曲里随着每一声轰鸣的吉他喷薄而出,歌曲优质,所以到现在都还有传唱度;
《游乐场》是他简单、走心的一小段情歌小品,静静的、悠悠的,像会有人在香港这个繁华都市偶然于夜间独自流连在街心花园时的喃喃自语,氛围感拉满,词曲唱亦都动人。
其他令我当时觉得“重”,现在觉得“绝”的歌,包括但不限于有谢霆锋的偶像 BEYOND 乐队成员黄贯中作曲与编曲的《所有人是傻》、有翻唱日本摇滚音乐人 gackt.C 的《残酷爱情实录》,都是带着 BandSound 味与另类元素的摇滚曲目。
那时谢霆锋的叛逆给人看来多少还带点“颓”的印象,但他在专辑中一首原创的英文歌《Senses》反而令我听到了一些阳光的味道,是阴雨连绵的温哥华难得会遇上的那种阳光,一点不颓,那时我已觉得,其实谢霆锋的内心是很有大爱的。
《玉蝴蝶》的经典程度更不用说了,在谢霆锋的音乐想法逐渐明晰,且能渐渐创作主打歌的音乐体系下,前一张有《活着 VIVA》和《游乐场》,这张则有《潜龙勿用》和《玉蝴蝶》两首主打歌同样传唱一时,凄美、浪漫的情味铺陈之间,《潜龙勿用》还隐隐流露一些小癖好的味道,这在艺术作品中展现非 典 型的人性之暗面,尤其吸引人。
《玉蝴蝶》专辑的监制有常与谢霆锋和陈奕迅合作的香港音乐人王双骏,还有日本Luna Sea 的吉他手 Sugizo 创作并制作两首歌,专辑里的弦乐当时从香港远赴北京录制,一张横跨了香港、北京和东京多地的专辑,听感上的国际化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即使到发行有 24 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满溢着迷人的吸引力——那是谢霆锋在音乐上愈发成熟后,大胆摒弃流行乐制作套路的勇敢与决绝,没有香港业界常规做音乐的工业味,全是谢霆锋倾尽心力的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