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纪登奎的辞职申请获批后,他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没想到,搬到新家后的一天

吴泽宇吖 2025-05-09 14:34:52

1980年,纪登奎的辞职申请获批后,他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没想到,搬到新家后的一天,他在看电视新闻时,竟然大发雷霆!

山西武乡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庄户人家,1923年钻出个叫纪登奎的娃娃。

这娃打小就机灵,十来岁就跟着大人们搞革命。

1937年刚满14岁,裤腰带还没系紧实呢,就揣着红缨枪参加了共产党。

那时候日本鬼子正猖狂,他跟着队伍在太行山上钻来钻去,整天跟敌人打游击。

后来解放战争开打了,他带着老乡们搞土改、分田地,慢慢混出点名气。

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纪登奎才26岁,就当了河南许昌的地委书记。

这可是全国最年轻的地委一把手。他成天蹲在田埂上跟老农唠嗑,把合作社搞得风生水起。

老百姓都说这个年轻干部不摆谱,能办实在事。

1951年春天,毛主席坐着专列路过许昌,突然点名要见这个"小书记"。纪登奎接到通知时正在地里看麦苗,裤腿上还沾着泥巴。

火车厢里,毛主席连珠炮似的问了六个问题,从合作社发展到剿匪反霸,问得那叫一个细。

纪登奎不慌不忙,掰着手指头把许昌家底儿抖落得清清楚楚。

毛主席听得直点头,后来逢人就说:"那个山西娃子是个干实事的。"

打这以后,纪登奎就成了毛主席专列的常客,两人越唠越对脾气。

1953年毛主席又来河南视察,刚下火车就找纪登奎。

这回问得更细,哪个合作社养了几头牛,哪个村子打了多少粮食,纪登奎张口就来,数字准得跟算盘珠子似的。

毛主席听得乐呵,当场给起了个外号叫"老朋友"。

后来搞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多少老干部都挨整了,纪登奎愣是靠着这层关系平安无事。

1970年,纪登奎被调到北京当大官。

刚进中南海就闹了笑话——组织上分给他一栋小洋楼,可每个月要交150块房租。

那年头普通工人一个月才挣三四十,这可要了他老命。

家里五个孩子等着吃饭,媳妇急得直跺脚。

后来还是周总理知道了这事,特批给他减了房租,这才勉强过得去日子。

在中南海当官的日子也不舒坦,纪登奎跟华国锋住对门,两家大人孩子都熟。

华国锋刚搬来时也交过150块房租,后来还是毛主席特批才免了。

要说最苦的还是刘少奇家,九个孩子要养活,工资全搭进去还不够。

朱老总家更惨,有阵子连买油盐的钱都凑不出来。这些大人物过得比老百姓还紧巴,说出去都没人信。

1980年纪登奎打了辞职报告,搬出机关大院住进胡同里的四合院。

有天看电视新闻,突然气得拍桌子。原来报道里说某个地方干部搞特殊化,住着大房子不交房租。

老伴劝他消消气,他瞪着眼说:"当年我们住洋楼交房租的时候,这帮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退下来之后,纪登奎也没闲着,成天往农村跑,看见谁家地种得不好就教人家怎么施肥。

有次在河北看见老乡用土法子治虫害,他蹲在地头跟人聊了半天,临走还塞给人家两包新出的农药。 身边工作人员劝他注意身体,他总说:"咱就是庄稼汉出身,闻不着泥土味浑身不得劲。"

1988年夏天,65岁的纪登奎走了。

追悼会上来的人不多,但个个都是实打实的老战友。

灵堂里摆着他最爱穿的旧中山装,补丁摞补丁的领子洗得发白。

儿子后来整理遗物,发现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地农业数据,最后一页还写着"明年试试山东的新麦种"。

要说这老爷子一辈子,正经是跌宕起伏。

从山西山沟里的放牛娃,混到中南海的大干部,靠的不是溜须拍马,是实打实的本事。

当年跟毛主席汇报工作,敢说真话不绕弯子;后来当副总理管农业,成天惦记着怎么让老百姓吃饱饭。

就算后来不当官了,还是改不了操心劳碌的命,这样的人现在打着灯笼都难找喽。

信息来源:光明网——毛泽东眼里的纪登奎

0 阅读:126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07

用户13xxx07

4
2025-05-09 15:27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猜你喜欢

吴泽宇吖

吴泽宇吖

吴泽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