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展现出生性多疑的特点,但却将“反复无常”这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5月7日,特朗普还表示不会为了推动中美贸易谈判下调美国对华商品关税,结果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又改口了,他在白宫表示目前对华加征的税率是145%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 紧随其后,美媒纽约时报爆料,美国政府正考虑最快下周将对华商品关税从145%下调到50%。虽然白宫发言人随后表示,关税调整由美国总统决定,其他任何消息都属于猜测。但这句话,其实并未直接否认消息为假。
5月7日,特朗普公开表示,他不会为了推动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先降低对华关税。特朗普这一表态的背景,是中美同时宣布,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和美国财政部长、中美经贸美方负责人贝森特将会在瑞士举行会晤。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其实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其实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通过贸易谈判的形式进行解决,几乎是必然。不过特朗普要的是面子,要的是中方先低头,明里暗里都是表示要求中方主动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但我们显然不会低头,所以对于特朗普的威胁也好、请求也罢,都是先晾着再说。
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损失要更大,而且对美国自身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高于中国。所以美国必然会主动推动中美的贸易谈判。当然,想要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美国不仅仅要主动降低对华商品关税,还要在中国的核心问题上进行让步,比如台湾问题。 所以这两天发生了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连起来逻辑却无比清晰的事情。 先是美国国务院删除了大量官网对外关系的内容,其中包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问题。2月美国国务院删除了美国不支持“台独”的内容,导致台海局势生变。而在美国国务院删除相关内容后,民进党当局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也出现部分软化,比如赖清德表示两岸关系密切等。
这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变化,都在一两天内完成,这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中美即将到来的贸易谈判。 另外,就在特朗普表示不会为了谈判而先降低关税后,中方随即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做出了三点表态。一是美方通过多渠道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中方在经过评估过后才决定和美方进行接触,这说明接触是美方主动请求的;二是中方坚决反对滥用关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三是这场关税冲突是美方挑起,中方不会接受美国的说一套做一套,只有停止极限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才有意义。
中方的这一表态,等于是已经把牌摆在了明面上,如果特朗普再口出妄言,那么这场中美接触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而就在中方作出3点表态后,由此有了开头的不到24小时,特朗普再次改口,表示对华145%关税已经到顶、要降低的话。 这一系列事件其实都在说明,美国正在为中美经贸谈判时己方让步作铺垫。当然在面子上,特朗普还会是“一赢再赢”,但从里子上来看,美国将会在关税比例和台湾问题上有所妥协让步,否则中方与美国将举行的这场接触谈判不会有什么结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