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辛苦了!"上海姑娘小陈在支付车费时,特意给聋哑司机打赏了10元。两小时后,她的善意化作短视频平台里一条被两万人围观的"猎物影像"——车内360度摄像头正对着她整理裙摆的瞬间,配文赫然写着:"副驾妹妹的腿比车灯还晃眼"。 这辆沪牌网约车堪称移动的"楚门世界"。除了平台标配的监控,司机在遮阳板夹层、座椅头枕后方加装了4个隐蔽摄像头,能把乘客挠痒痒的小动作都拍成4K高清。两百多条视频里,姑娘们补妆时的噘嘴、困倦时的哈欠、接电话时的娇嗔,全被剪辑成"沉浸式乘车体验",配上"副驾驶的蜜桃臀""后座小姐姐的深V诱惑"等露骨标题。最讽刺的是,当受害者联系平台投诉时,司机仅需轻点"删除"键,就能让一条置顶视频消失,仿佛数字时代的"消字灵"。 "我们绝对禁止司机私装设备!"滴滴客服的回应斩钉截铁,可当记者追问"如何发现隐蔽摄像头"时,电话那头传来长达8秒的沉默。就像小区保安严查出入证,却对翻墙而入的小偷视而不见。更荒诞的是,这位司机账号里持续半年的偷拍作品,竟能通过平台内容审核,直到受害者亲自举报才东窗事发。有网友戏称:"这审核系统怕是装了美颜滤镜,光顾着看脸了。" 事件发酵后,评论区成了大型辩论现场。"残疾人就能为所欲为?"的质问,与"不要污名化聋哑群体"的呼声激烈碰撞^7。河南付建律师的解读一针见血:身体残缺不是违法的"免罪金牌",那两百多个被当成"流量密码"的姑娘,她们的隐私权不会因为施害者的特殊身份打折扣。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待这位司机的可能是10日拘留加罚款,而每个受害者还能主张精神赔偿。 四川林小明律师支招:上车先来段"侦探式扫描"。遮阳板缝隙、车载摆件、座椅缝隙都是摄像头重灾区,手机相机能辅助检测红外线。北京吕孝权律师提醒:发现异常别急着硬刚,悄悄开启手机录像,保留好订单截图,下车立即报警——毕竟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冲你比大拇指的司机,是不是在调整偷拍角度。 夜幕降临时,涉事司机的账号已清空如新。可那些被传播的影像,就像泼出去的水,正在某个暗网角落继续流淌。当我们为残障人士点亮关怀之灯时,也该握紧法律之盾,毕竟真正的善意,从不是以牺牲安全感为代价的糖衣炮弹。下次打车时,您不妨对司机笑笑,然后顺手把包放在疑似摄像头的位置——防人之心,才是都市生存的终极盔甲。 拍别人的车 主播打赏 滴滴打赏
港媒称内地游客港铁抢座似“丧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