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年前,歼-10总师宋文骢、薛炽寿穿着破烂背心的照片,真是让人一阵心酸,那

鹏天云光 2025-05-12 12:13:19

回看20年前,歼-10总师宋文骢、薛炽寿穿着破烂背心的照片,真是让人一阵心酸,那背心都洗得发黄了,背后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洞,说实话,要不是知道他是谁,你说这是工地上的老师傅我都信。   可就是这两个“老师傅”,带着一群同样灰头土脸的科研人员,硬生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造出了歼-10,把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往前推了整整一代。   那时候的成飞有多难?经费紧张到什么地步?为了凑钱搞研发,堂堂飞机制造厂居然要去生产洗衣机、自行车零件,甚至连鸟笼子都不放过。   总工程师薛炽寿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试验场,风吹日晒不说,车筐里还塞满了图纸和零件。总设计师宋文骢下了班还要去路边支个摊卖面条,赚点零钱贴补家用。   你能想象吗?设计战斗机的大专家,晚上蹲在路边给人下面条,就为了多攒点钱给团队买实验材料。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造飞机嘛,国家拨钱不就完了?可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兜里真没钱。西方国家又卡着脖子,关键技术根本不卖给我们。   记得有一次,外国专家来参观,看到我们的设计方案直接冷笑:“就凭你们这技术,这起落架永远造不出来。”   这话有多伤人?宋文骢当时就拍桌子:“不等不靠,我们自己干!”这一干就是十八年,从青丝到白发,硬生生把外国专家的预言变成了笑话。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们的心态。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团队里没人抱怨待遇,没人想着跳槽。   宋文骢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歼-10首飞的日子,薛炽寿干脆住在了试验场,说“小事不过点,大事不过夜”。   他们图什么?图的就是让中国空军能有自己的“争气机”,图的就是不再被别人欺负。   看看现在的歼-10C,不仅装备了国产发动机,还能出口到巴基斯坦,这背后是多少人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有人可能觉得,现在国家有钱了,科研人员待遇好了,不需要再这么苦哈哈了。可他们不知道,当年打下的基础有多重要。   如果没有宋文骢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哪有今天歼-20、运-20的威风?哪有我们在国际上说话的底气?   那些穿着破背心的身影,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现在再看那些照片,背心虽然破,但脊梁挺得笔直。   他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告诉全世界:中国人,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样的英雄,我们怎能不铭记? 央视新闻——《穿着“破背心”,造出中国“争气机”!》

0 阅读:0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