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

浅忆流年似水 2025-05-14 00:00:02

1999年,“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尼富商熊德龙虽是印尼和荷兰的混血儿,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无偿向中国捐款建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超过4亿元。 熊德龙这人的故事挺有意思的,明明是个印尼和荷兰混血儿,硬是把自己当成了正儿八经的中国人。 他1947年出生在印尼,亲爹亲妈都是外国人,生下来没几个月就被扔孤儿院了。 好在遇上对好心的中国夫妻,广东梅县的熊如淡和黄凤娇收养了他,这才算有了家。 养父母家里不富裕,靠做小买卖拉扯四个孩子,可再难也没短过熊德龙的吃穿。 老两口教他客家话,给他念《增广贤文》,逢年过节还省吃俭用往老家寄钱。 熊德龙记着养母当镯子寄钱的事,养母说“再穷不能忘本”这话,他一记就是一辈子。 十六岁他就出来闯社会,先在海绵厂打工,后来自己开厂子当老板。 头回创业碰上大火烧光家当,养父母把房子卖了给他凑本钱。 第二回他长记性了,从海绵厂干到烟酒生意,又搞房地产开银行,生意像滚雪球越做越大。 八十年代那会儿,他手里攥着跨国集团,美国、印尼、新加坡到处都有产业。 可这老兄发了财不摆谱,转头就往中国跑。 1979年头回踏上梅州土地,看见老家穷得叮当响,立马掏钱修桥铺路。 嘉应大学建校他带头捐了210万,后来陆陆续续盖了六座大桥,医院、博物馆也没少捐。 西北西南那些穷地方,别人嫌赚不到钱不去,他偏要去开厂子解决就业。 四十年下来,光捐款就超过四个亿,还送了两千多干部出国学习。 要说最绝的还是他在美国干的事。 1995年国庆节,他在洛杉矶搞了个万人升旗仪式,自己亲手把五星红旗升上去。 后来干脆买下《国际日报》,专门跟西方媒体唱反调宣传中国。 为了这事亏了三千万美金,他倒觉得值当,说“能让外国人看懂真实中国就行”。 九十年代那会儿,他顶着压力在香港、东莞办活动,把印尼文化介绍到中国。 别人问他图啥,他说:“我这人没中国血,可心是中国长的,得报恩。” 这两年这位老华侨摊上大事了。 印尼国信银行说他贷款不还,2024年3月法院判他破产。 2024年底国际刑警在中国抓人,2025年3月雅加达法院判他三年十个月牢饭。 可熊德龙也不是吃素的,转头就把银行告了,张嘴就要索赔1.25万亿印尼盾(合人民币五亿多)。 八十岁老头有心脏病,这事在印尼闹得沸沸扬扬。 华商圈担心以后贷款更难,银行也被质疑当初放贷有问题。 到现在两边还在打官司,成了印尼商界一桩悬案。 要说这老爷子这辈子,真应了那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养父母给口饭吃,他还了四十年。 中国穷的时候他出钱出力,现在摊上官司了,还惦记着老家梅州的奖教金。 甭管最后官司咋判,这份心意在华人圈里算是独一份了。 最新消息!这位客家侨领熊德龙被判处三年零十个月监禁。 信息来源: 多人谈丨严修鸿:一位客家方言和文化的海外传播使者——熊德龙(《语言战略研究》) 五个阶段改写已完成。文章结构调整为“成长经历-商业成就-慈善贡献-文化传播-法律纠纷”五部分,

0 阅读:47
浅忆流年似水

浅忆流年似水

浅忆流年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