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贵州,乡村医生李春燕负债7000多元,丈夫无奈的说道:“不出去打工,

浅忆流年似水 2025-05-15 14:22:05

2004年,贵州,乡村医生李春燕负债7000多元,丈夫无奈的说道:“不出去打工,这个家就跟着完了!”李春燕却坚定的说道:“要去你自己去,反正我哪也不去!”谁料,第2天,丈夫拉着李春燕打开门时,村民们的举动让她措手不及。 在贵州东南部月亮山腹地的大塘村,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医疗空白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里没有固定医生,村民看病要走几十里山路。 2000年,一位苗族媳妇改变了这个局面。李春燕从卫校毕业后嫁到这里,发现村里新生儿死亡率超过五成,多数产妇还在沿用旧式接生法,她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李春燕把婆家准备买化肥的两头水牛卖了,换来两千块钱。 用竹篾编的簸箕当消毒盘,拿缝衣针改造成缝合针,在自家吊脚楼里支起张木板床。 卫生室开张那天,墙上挂着父亲传下来的血压计,药柜里只有十几种常用药。村里老人念叨着:"这闺女能待得住吗?" 起初来看病的村民不多。有次半夜接生,李春燕摸黑走了三里山路,裤腿被露水打湿到膝盖。 产妇家拿不出接生费,塞给她五个鸡蛋。 这样的情况成了家常便饭,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赊欠记录,有些人家连五毛钱的退烧药钱都记着账。到2003年底,卫生室欠下七千多元外债,药房经常空着半面墙。 那年腊月,债主上门催款的声音惊动了半个寨子。 李春燕的丈夫孟凡兵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子明明灭灭。" 再这么下去,房子都要抵给人家了。"这话像把锥子扎在李春燕心口上,可她咬着牙不松口:"要走你走,我守着寨子。" 第二天天刚擦亮,吊脚楼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门闩刚抽开,二十多个村民挤在晒谷场上。 王老汉攥着皱巴巴的五十块钱,那是他卖了三只老母鸡凑的。 吴家媳妇抱着半布袋糯米,说是娘家给的陪嫁。 八岁的妞妞攥着李春燕的衣角直掉眼泪,她弟弟是李医生接生的。这个场面让李春燕想起老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转机出现在2004年秋天。县里来的记者把这个故事写成报道,爱心捐款像春天的溪水汇入山村。 新卫生室盖起三层小楼,添了B超机和心电图仪。 李春燕白天接诊,晚上打着手电筒巡诊,鞋底每年要磨破三四双。有次给产妇接生连着熬了三天,累得靠在门框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听诊器。 荣誉接踵而至。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礼上,李春燕捧着奖杯的手微微发抖。 回到村里,她把奖状压在药柜最底层,照旧背着药箱走家串户。 2006年政府拨款70万元修自来水,她跟着施工队满山转,生怕水管铺不到山洼里的独户。 2008年企业捐资改建村小学,她挨家挨户劝学,硬是把辍学率压到零。 路通了,水清了,李春燕又琢磨起新路子。 2010年她带头种草药,领着村民搞林下养殖。 乡卫生院想调她去当副院长,她摆摆手:"走了谁给大伙量血压?"这些年卫生室培养出五个村医,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日子像山涧水往前淌。2021年大塘村卫生室升级成镇卫生院分院,李春燕当上了名誉院长。 去年夏天暴雨冲垮村道,六十多岁的她带着年轻医生蹚水转运病人,裤腿上全是泥点子。 今年开春县里搞"名医下乡",她主动请缨带徒弟,说要把看家本事传下去。村民都说她是"铁打的春燕",她却笑:"我就是个看门的,守着大伙的健康。" 【信息来源】 新华社《"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大山里的健康守护者》 人民网《贵州从江县大塘村卫生室变迁记》 央视新闻《乡村医生李春燕:坚守苗寨二十载》 贵州日报《李春燕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妇女报《李春燕:苗乡"最美村医"的新使命》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柳絮

柳絮

2
2025-05-15 15:25

名誉院长,唉!?

浅忆流年似水

浅忆流年似水

浅忆流年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