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的时候,捡到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大约有一个拳头大,晶莹润

司徒小韩环球旅行 2025-05-14 10:50:32
房山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的时候,捡到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大约有一个拳头大,晶莹润滑。仔细观察,石头中似乎是空的,里面有水。 农民觉得这块石头很稀奇,就带回家去,并拿给别人看。有人说那是石胆,其中的水可以用来滴眼睛。但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有一次,农民进北京城去摆摊卖农产品,顺便将那块石头也带上,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青布包袱往地上一铺,萝卜白菜中间摆着那疙瘩石头。前门楼子底下的老买卖人凑过来瞧新鲜,拿起来对着日头照:"嚯!这水珠子还跟着晃悠呢!"围着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有说像水晶冻子的,有猜是龙王爷眼泪的。墙角蹲着个戴圆眼镜的老先生,掏出放大镜瞅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这可是《云林石谱》里记的玉髓胎!" 这话像往油锅里撒了把盐。穿绸衫的当铺掌柜挤到最前头,袖子里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块现大洋,现结!"后头骑自行车的洋学生嗤笑:"这是天然形成的液态包裹体,搁欧洲能进博物馆。"人群乱哄哄推搡着,卖糖葫芦的趁机吆喝:"让让道儿喂!糖墩儿沾衣裳可不管洗啊!" 农民攥着石头直发懵。打西边过来个穿灰布长衫的,袖口沾着墨点子,伸手在石头面上轻轻一弹。叮——清凌凌的颤音荡出去老远,连树梢的麻雀都不叫唤了。"这位爷,借一步说话?"那人指指街对面的茶楼,腰上挂的翡翠坠子跟着晃悠。 二楼雅间帘子一放,灰衫客掏出个鎏金盒子。盒里红绸子上躺着块差不多的石头,只是里头的水泛着青。"不瞒您说,我这块是宋徽宗把玩过的,您那块要是能凑成对......"话音没落,楼下突然蹿上来个短打汉子,怀里抱着个陶罐:"大哥!琉璃厂张老板出二十块现洋!" 这石头在八大胡同转了三道手。先是被送进照相馆拍了洋片儿,接着让东交民巷的传教士捧去教堂,最后不知怎的进了吉祥戏院后台。唱武生的杨老板拿它当镇嗓的宝贝,每天开戏前对着石头哈气。怪的是自从石头搁在妆台上,他连唱三场《长坂坡》都不带哑的,班主直说捡着仙家宝贝了。 消息传到房山村里可了不得。原先说风凉话的邻居提着鸡蛋上门,非要摸摸石头沾福气。村口土地庙的老道半夜来敲门,举着桃木剑说要降妖。最玄乎的是后山沟的放羊娃,说看见石头里的水会跟着月亮圆缺涨落。农民媳妇吓得直念佛,把石头锁进陪嫁的樟木箱,钥匙扔进了井里。 转年开春闹旱灾,地里裂的口子能塞进小孩拳头。村里老人哆哆嗦嗦敲开农民家的门:"把那个水石头请出来吧,兴许能求场雨。"樟木箱子抬到打谷场上,三牲供果摆了一地。说来也怪,午时三刻刚焚了黄表纸,石头里突然咕嘟咕嘟冒气泡,天上乌云跟赶集似的聚过来。雨点子砸下来时,有人赌咒发誓看见石头里的水少了小半。 这事儿惊动了地质调查所。两个穿中山装的先生带着铁皮箱子来,把石头浸在药水里测了三天。临走给村里留话说,这是两亿年前的树脂化石,里头封着古海水。可乡亲们更信自己的说法——打那以后每逢天旱,总有人偷偷往农民家院墙上泼水,说是"喂石头喝饱了才灵验"。 去年我在潘家园逛早市,见个摊主正讲这故事。他面前摆着七八块"水石头",标价从五十到五百不等。有个穿冲锋衣的年轻人刚要掏钱,旁边修表的老头幽幽插了句:"真的那块现在地质博物馆躺着呢,玻璃罩子底下标着'国宝级'。"摊主涨红了脸收摊就走,留下串叮当响的假玉石珠子在灰土里打转。
0 阅读:10
司徒小韩环球旅行

司徒小韩环球旅行

一样的故事,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