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去世时,朱瞻基并不在京城,张太后便让同胞弟朱瞻墡监国。朱瞻墡心想:这不是想

摄影圣典 2025-05-15 08:14:12

朱高炽去世时,朱瞻基并不在京城,张太后便让同胞弟朱瞻墡监国。朱瞻墡心想:这不是想要我的命吗?于是,只要有奏折,他都让人快马加鞭地去问朱瞻基。 朱瞻基有个弟弟叫朱瞻墡,他虽然也是嫡子,可他上面还有好几个哥哥,所以他的存在感并不强。 紫禁城的灯笼都挂上白布了,朱瞻墡坐在文华殿里批奏折,手抖得比殿外招魂幡还厉害。外头跪着的大臣递折子说“请殿下定夺”,他眼皮都不抬就甩给驿卒:“八百里加急送南京!”其实奏折里写的都是鸡毛蒜皮,什么山东闹蝗灾、辽东要军饷,可他愣是装看不懂——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吓出一身冷汗,汉王朱高煦的刀都快架到城门楼子上了,他敢拍板就是找死。 要说朱瞻墡怂包倒冤枉他了。他哥朱瞻基在南京监国六年,早把朝堂摸得门儿清;他自己在京城当闲散王爷,连六部衙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最要命的是亲妈张太后,表面让他监国,暗地里把玉玺捂得严严实实,奏折批红权压根没给他。有回户部侍郎试探着问要不要开仓放粮,他张嘴就是“等皇上回来再说”,硬把老臣气得胡子翘上天。 这事儿透着股黑色幽默。朱瞻墡越装傻,朱瞻基越放心。你看他哥从南京回来接班,龙椅都没坐热就带着他去打汉王叛军。战场上刀剑无眼,朱瞻墡被安排留守北京二次监国,管着二十万大军吃喝拉撒。这回他学精了,大事小情全抄送前线,连宫里死了只御猫都要写战报请示。仗打赢了,朱瞻基拍着他肩膀夸“贤弟稳重”,转头就把他踹到长沙当藩王——离京城越远越好。 最讽刺的还在后头。朱瞻基驾崩那年,八岁的小皇帝压不住场子,群臣又想起这个“最懂规矩”的王爷。朱瞻墡在襄阳接到诏书直摆手:“快把圣旨退回去!就说我中风了起不来床!”他太清楚皇家那点心思:今天让你监国是迫不得已,明天就能给你扣个谋反帽子。后来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孙太后捧着金符求他当皇帝,他吓得连夜写血书表忠心,愣是把烫手山芋扔给朱祁钰。 历史这面照妖镜专照聪明人。朱瞻墡那些哥哥们要么造反被杀,要么郁郁而终,反倒是这个“怂包”活到七十三,死后还得了个“天下第一贤王”的匾额。你说他真没野心?当年张太后把监国大印塞他手里,他闻着印泥香差点没绷住;你说他有城府?三次皇位擦肩而过,次次躲得比兔子还快。说到底,他就是看透了皇家游戏规则:会隐忍的狐狸才能笑到最后,张牙舞爪的老虎都成了地毯。

0 阅读:60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3

用户10xxx43

2
2025-05-15 18:34

不要丢人现眼了。只有奏折一到,朱瞻善就让人快马加鞭去朱瞻基?既然能问,还需要他监国吗?

摄影圣典

摄影圣典

读懂摄影,老照片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