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会对陈永贵和大寨如此重视?其实并不是因为大寨的农业生产搞得好,而是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说到谁最有代表性,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但很多人以为毛主席重视他们,是因为大寨的农业搞得特别好。 其实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真正让毛主席看重陈永贵和大寨的,是他们身上体现的两种精神:干部带头下地干活、和群众一起奋斗;还有就是自力更生、靠自己解决问题。这两点,才是重点。 那个年代,中国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日子特别难,很多地方的农业产量一塌糊涂,大家都等着中央拨粮食、给政策。 可大寨不等不靠,自己动手,硬是靠人力把荒山秃岭改造成了能种庄稼的良田。他们修梯田、打水渠,靠的是肩挑背扛,不靠国家,不伸手找上级,这种劲头,正是毛主席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 毛主席看到大寨的情况后特别高兴。他一直提倡艰苦奋斗,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更要靠自己解决问题。他常说:“不能靠别人救咱,得靠自己。”大寨就成了这种精神的“活样板”。 其实,毛主席对陈永贵的重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永贵这个人不摆谱、不脱离群众。他原本就是农民出身,成了干部以后也没脱离劳动。 他在大寨不仅是领导,更是带头干活的那一个。更难得的是,大寨还推行了一项制度,县里、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四级干部,都得下地干活。 这一下子就让毛主席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他一直喊的“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吗? 毛主席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讲过一句话:“我最怕你们整天忙文件、忙会议,没时间下去搞调查研究。” 他的意思很明白,干部光坐办公室,是了解不了老百姓真实情况的。只有下到地里、住到农户家里,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才能知道群众最缺啥、最盼啥。 这种工作方法,在当时叫“调查研究”,毛主席一辈子都在提倡它。而陈永贵,恰好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毛主席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表扬大寨,还亲自推动把陈永贵提拔上来,最后甚至当了国务院副总理。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从地里干出来的农民,能进中央高层,这本身就说明了毛主席对他有多认可。 不过,换个角度看,毛主席通过陈永贵和大寨,其实是在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干部不能脱离群众,要能吃苦,肯干实事;国家也不能总指望外援或靠中央输血,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大寨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成了全国学习的对象。 当然,后来人们对大寨的做法有很多争议,认为有些地方搞得太“极端”了,形式大于内容。 但在那个特定年代,大寨体现的确实是毛主席想要推广的那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不只是解决农业问题,更是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自立于世界,必须有的骨气和干劲。 所以说,毛主席之所以这么看重陈永贵和大寨,其实是因为他们正好把他一直提倡的两种精神落实到了实践中:一个是干部亲力亲为,不当“甩手掌柜”;一个是不靠天不靠人,全靠自家的干劲。 这两条,才是那个年代真正被当作“榜样”的核心。
毛主席为什么会对陈永贵和大寨如此重视?其实并不是因为大寨的农业生产搞得好,而是另
王献勇说养护
2025-05-16 11:02:30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