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4月,正当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日本冷不丁从背后捅了一刀,直接断了光刻胶、氟化氢、大硅片等十几种芯片制造的关键半导体材料,没了这些,生产线直接歇菜,再牛的芯片厂也得干瞪眼,其心可诛。 日本这一手,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底气、有算计。首先,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本来就是老大哥,光刻胶、氟化氢这些东西,全球70%以上的高端货都捏在他们手里。 中国当时半导体产业正起步,偏偏对这些进口材料依赖得要命。日本一看中美打得热闹,趁机下手,既能讨好美国,又能给中国上点眼药,顺便巩固自己在供应链上的地位。说白了,这是一场精心盘算的阳谋。 这一刀下去,中国半导体产业直接懵了。光刻胶、氟化氢这些材料,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技术门槛高得吓人。 当时国内好多芯片厂,生产线直接停摆,订单堆成山却没法交货。尤其是一些中低端芯片,本来利润就薄,这一断供,成本蹭蹭往上涨,企业要么亏本干,要么直接关门。数据上,当时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才15%左右,90%以上的高端材料靠进口,日本这一招,直接把中国逼到墙角。 日本这一刀,不光捅了中国,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也跟着乱套。2019年那会儿,全球芯片需求本来就旺得很,中美贸易战已经让市场神经紧绷,日本再这么一搞,简直是火上浇油。 中国这边生产线停了,订单完不成,全球客户只能干着急。韩国、台湾这些地方的芯片厂虽然也用日本材料,但多少有点存货,还能撑一阵,可中国这边一倒,需求缺口立刻就传导开了。 结果呢,芯片价格开始飙,电子产品供货周期拉长,连带着汽车、家电这些行业都开始喊缺芯。那两年,全球科技圈都在骂娘,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得一塌糊涂。 日本这一手,本来是想精准打击中国,结果搞得自己客户也不好过,典型的搬石头砸脚。 挨了这一刀,中国也不是光坐着挨打。政府反应挺快,立马把半导体产业提到国家战略高度。2019年下半年,国家大基金二期就启动了,砸了几千亿下去,重点扶持材料和设备研发。 企业这边,华为、中芯国际这些大厂也开始憋大招,砸钱搞自主技术。光刻胶这块,国内像南大光电这样的公司加班加点,虽然短时间还顶不上日本货,但至少开始有点起色。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让中国彻底醒悟:关键技术得攥在自己手里。政策上,各种补贴、税收优惠齐上阵,科研院所和企业联手攻关,目标就是要把供应链短板补上。 到2020年,国产替代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路还长,但方向算是明确了。短期看,日本这一刀是真把中国捅疼了。 但从长远看,这刀未必捅得那么准。中国被逼着加速自主化,反而在某些领域趟出了路子。比如说国产光刻机,虽然还比不上荷兰的ASML,但进步速度是肉眼可见的。 反过来,日本也没讨到多少便宜。断供之后,中国开始找其他供应商,甚至扶持国内替代,日本的市场份额慢慢被挤占。 到2021年,日本材料出口商自己都开始叫苦,客户跑了不少,利润也没以前好看了。这一刀下去,表面上威风,实际上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 这事儿给中国上了生动一课: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永远得看别人脸色。半导体这行,材料、设备、设计,哪一块儿卡住都可能是致命的。 全球层面,这事儿也提醒所有人,供应链不是铁板一块。地缘政治一掺和,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靶子。日本这一刀捅下去,不光是中国,整个科技圈都得重新思考:全球化分工是好,但关键时候,谁能靠得住?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4月,正当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日本冷不丁从背后捅了一刀,
丁香花草湖
2025-05-16 13:36: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