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第一次提到算力卫星能预判子弹轨迹时,我脑海里闪过的是武侠片里空手接白刃的玄乎场景。这技术听起来像科幻情节照进现实,敌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天上的卫星就能把子弹的抛物线、风速湿度全算得明明白白,顺带还能安排反杀方案。但仔细想想,这种毫秒级反应背后需要的不仅是超强算力,更需要整个战场数据的即时同步。就像同时监控全球股市波动还要预测涨停股,难度指数直接拉满。 现在的科技确实在向这个方向狂奔,马斯克的星链已经能实现洲际信号传输,量子计算机也开始突破经典算力天花板。但问题在于,当机器比人类更快做出杀戮决策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把生杀大权交给算法。这让我想起自动驾驶面临的道德困境,只不过这次赌注是活生生的人命。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技术可能让战争变得像电子游戏般轻率。当指挥官看着屏幕上的红点被自动清除,真实的血腥被数据流掩盖,按下按钮的负罪感会不会随之稀释。科技本应成为护盾,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最锋利的矛往往最先刺穿自以为坚固的盾。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卫星能不能算准那颗子弹,而是人类有没有算清自己到底在打开怎样的潘多拉魔盒。
当有人第一次提到算力卫星能预判子弹轨迹时,我脑海里闪过的是武侠片里空手接白刃的玄
寒江孤影呢
2025-05-16 14:05:48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