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紫光阁功臣像,那可是乾隆皇帝的“光荣榜”。从1755年开画,到后期陆续增加,前前后后有280幅之多呢。这些画像里功臣满蒙八旗居多,汉人将领相对少。像平定西域、台湾、廓尔喀等的功臣都在其中。乾隆对这事儿可重视了,亲自御提批语,连画师赞语、尺寸、衣着颜色都钦定。 乾隆搞这么个“功臣照相馆”,说白了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仗打赢了得有人夸,没人夸就自己造个夸夸群。那些画像挂进紫光阁,等于把武将们的功劳全算在皇帝头上——你瞅瞅,没有朕的英明领导,哪来这些开疆拓土的猛人?这手政治营销搁现在都能上热搜,既笼络了功臣,又给后世留了个“十全老人”的人设。不过仔细想想,那些画像里的满蒙将领扎堆,汉人少得可怜,到底是真没人能打,还是爱新觉罗家压根不放心让汉人掌兵权? 历史课本总爱吹乾隆的“多民族统一”,可紫光阁画像啪啪打脸。平定台湾的林爽文起义,功劳最大的福康安是满洲镶黄旗;搞定西域的大小和卓,带头冲锋的还是兆惠、富德这些满人。汉人将领要么当配角,要么直接被历史书抹了。你品,你细品,这哪是民族大团结,分明是搞满蒙特权俱乐部。难怪后来太平天国闹起来,曾国藩这些汉臣能翻身,都是当年欠下的账。 再说这些流落海外的画像,简直是中国文物流失的活教材。八国联军抢圆明园那会儿,紫光阁的功臣像就跟白菜似的被洋人打包带走。如今大英博物馆藏着阿玉锡像,维也纳皇宫挂着海兰察像,活脱脱一部“列强分赃实况录像”。更讽刺的是,前些年某拍卖行挂出功臣像,国人还得咬着牙花天价买回来——这算哪门子文化传承?分明是伤口上撒盐。
乾隆紫光阁功臣像,那可是乾隆皇帝的“光荣榜”。从1755年开画,到后期陆续增加,
崆峒古韵长
2025-05-16 16:05:18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