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禅”源于禅宗公案,蕴含着深刻的禅理。 出处与公案 “不昧因果禅”出自《禅宗无门关》中的野狐禅公案。百丈禅师上堂讲经,有一老人常听经,众人散后他独留。老人称自己曾在迦叶佛时代在此修行,因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堕为野狐身五百世,求禅师开示。百丈禅师让老人重新提问,然后答以“不昧因果”,老人当下大悟,脱离狐身。 含义阐释 “昧”有模糊、不明之意,“不昧”即清楚明白。“因果”指因缘和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昧因果”,就是对于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意味着,大修行人深知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皆会落入因果规律。他们不被外界名利左右,能依据因果规律取善弃恶,主动选择是否介入因果,处于自主自为、自由自在的状态,心不被因果所迷所转。 修行境界与指导意义 从修行境界看,“不昧因果”是一种较高境界,修行者需对因果有透彻认知,既承认因果现象存在,又能以智慧观照其空性本质。在实践中,它提醒修行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要从因上杜绝恶行,面对果报坦然承担。对现代人而言,“不昧因果”也有深刻启示,在个人层面,能让人面对成败时反思自身、感恩他人;在社会层面,能引导国家敬畏自然、企业诚信经营。
当遇到观音菩萨的圣莲之时,请不要轻易错过。向菩萨传达你的心声:“大吉大利”,菩萨
【2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