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如何解决信任危机这几天跟几个媒体聊天,大家认为小米把媒体也带跑偏了。
看了小米的官方宣传资料,很多媒体也跟着吹了一波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表明这是有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这是性能车应该有的样子,绝不是样子货。媒体是帮着小米做了一波误导宣传。
一些媒体在株洲国际赛车场,体验完SU7 Ultra,其对外宣传也是双风道前舱盖是有空气动力性能的。
所以,从媒体再到用户,都相信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不是装饰品。正是因为如此,用户才愿意额外花4.2万去选装。那可是4.2万的真金白银啊,完全可以买一台宏光MINI EV了。
从81.49万元万到52.99万,是小米SU7 Ultra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从80万的预期到50万的惊喜,但两者并非同一台车。而很多媒体的报道,正是小米从80万的预售价直接干到了50万。
最初公布的81.49万元车型,是小米SU7 Ultra对应的纽北限量版,它需在纽北赛道挑战完成后上市,而最终上市的52.99万元版本车型是标准版直接开启交付。
也就是说,SU7 Ultra除了动力和性能车挂钩,其它层面的素质,和赛道性能车差不少。有人说,SU7 Ultra基础款就是加强版的SU7 MAX。
所以,小米陷入信任危机,不光是它和用户之间的事情,也是和媒体之间的危机。
从此以后,媒体很难相信小米在技术上的创新,很难相信它是在真的致敬保时捷,甚至很难相信它是在认真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