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口中的威胁论调藏着三重偷换逻辑。首先将大陆维护主权的军事演训扭曲为对台压迫,却绝口不提仅2024年台湾就向美国采购了价值118亿美元的军火。
其次将两岸血脉联系降格为邻里关系,但台南孔庙的香火供奉着山东曲阜请来的圣像,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刻着乾隆年制的落款。
再者将网络安全污名化,却回避台当局资助黑客组织攻击大陆电网、民航系统的铁证。这种话术如同把防盗门锁称作侵略工具,本质是为分裂行径制造悲情叙事。
窜访欧洲的行程表暴露了台独势力的双重焦虑。选择立陶宛、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瞄准的是这些地区政客对华态度的摇摆性,立陶宛2021年因设立台湾代表处损失对华贸易额23亿欧元,如今又想从台当局口袋里掏出第二笔封口费。
丹麦民主峰会则是精心设计的舆论陷阱,这个由北约情报机构间接注资的平台,专门收容被国际主流排斥的分裂势力。蔡英文团队深谙信息茧房效应,在西方右翼媒体构建的平行空间里,把2300万人捆绑成对抗14亿同胞的人质。
所谓台湾韧性实则是民进党编织的现代版皇帝新衣。当蔡英文吹嘘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地位时,台积电南京厂的28纳米芯片月产量已达2万片;当她炫耀民主体制时,台南学甲88枪击案主犯至今逍遥法外。
更讽刺的是,台当局引以为傲的军购成果,买来的鱼叉导弹射程覆盖不了福建平潭,而大陆东风快递早已实现全岛动态追踪。这种虚假的优越感,就像在泰坦尼克号头等舱里炫耀镀金餐具的旅客,浑然不觉脚下冰山的裂纹。
欧洲政客对台独势力的暧昧藏着精明的算计。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齐2020年访台后,其家族企业在华订单缩水74%;立陶宛现任总统瑙塞达公开承认台湾代表处是个错误。
这些政治投机者早已摸清游戏规则,口头支持台独能收获台北的支票,实质性挑衅却会失去北京的市场。美国国务院近日罕见表态称蔡英文窜访属私人行为,这份冷淡印证了拜登政府的地缘判断:与其在台海冒险,不如集中资源在乌克兰与中东布局。
从鹿港龙山寺的闽南飞檐到花莲太鲁阁的吴越方言,台湾社会肌理中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台当局强推的去中国化教育,删得了教科书里的岳飞词,改不掉妈祖绕境时百万信众的唐山乡音;禁得了公务员祭拜黄帝陵,封不住台南孔庙春祭时九佾舞的周礼遗风。
这种文化层面的抵抗,恰似阳明山公园里那株被台风吹歪却始终朝着大陆方向生长的老榕树——外在形态或许暂时变形,生命根基始终深扎故土。
各位读者不妨细想:当台湾年轻人听着篡改版历史课长大,却在TikTok刷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汉服巡游时,内心深处会不会产生文化认同的撕裂?
当岛内政客吹嘘台积电是护岛神山,却看着中芯国际攻克3纳米芯片技术时,是否在深夜里惊出一身冷汗?特别想问在陆台商朋友,你们亲眼见证长三角的崛起速度后,还相信台独势力吹嘘的竞争力神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