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谣言!医学研究发现:早餐提前1小时,糖尿病风险降低59% 老李最近总感到头晕、胃痛,做事也常常提不起精神。他原以为是湿气作祟,直到去医院体检才惊觉身体早已拉响了警报:血糖、血脂超标,肠胃也有慢性炎症。这让他困惑不已,毕竟他平时没什么不良嗜好,也坚持锻炼,为何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 答案隐藏在他长期忽视的一件小事里——不吃早餐。 很多人认为不吃早餐只是省一顿饭,实则是在透支健康。经过一夜的空腹,身体能量早已被消耗殆尽,如果早上不及时补充营养,不仅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加重心血管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 研究表明,早餐吃得越晚,身体健康的风险越高。《自然-通讯》曾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早餐每延迟1小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上升6%。而另一项针对超10万人的研究也证实,早于8点吃早餐的人,与9点后才吃的人相比,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低了近六成。 值得警惕的是,吃早餐不等于随便吃。很多人习惯吃白粥、油条、煎堆这类“传统”早餐,看似简单方便,实则隐患重重。白粥虽然柔软易消化,却因营养成分单一且易搭配高盐配菜,反而对胃不利。油炸食品如油条、煎堆更是热量炸弹,不仅升高肥胖和糖尿病风险,反复高温烹炸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再比如许多人青睐的“早餐奶”,成分中常掺杂糖分、香精等添加剂,远不如纯牛奶健康。 至于隔夜菜,更是容易滋生亚硝酸盐,经人体代谢可转化为潜在的致癌物亚硝胺,不可忽视。 早餐不吃、吃得迟、吃得差,都是导致慢性病悄然上身的诱因。来自日本的大规模研究也指出,不吃早餐的人进食欲望更强,更偏好高热量食物,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更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的一项统计甚至显示,不吃早餐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心血管死亡风险上升达40%。 那早餐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首先,时间要早,尽量在8点前摄入;其次,营养要全面。一顿理想的早餐应包含优质碳水、蛋白质、维生素与适量脂肪。主食建议选用粗粮或红薯,既能提供能量,又富含膳食纤维;蛋类、奶制品或坚果可补充优质蛋白质,支持身体代谢;新鲜蔬果则能补充微量营养素,帮助肠道维持活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就建议,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然而现实却是,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工作日甚至周末都不能做到按时吃早餐。忽视早餐,看似小事,却往往是许多慢性病的第一步。 早餐不仅是新一天的开始,更是一道健康防线。别再让忙碌成为不吃早餐的借口,合理安排时间,吃好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是对身体最基本的尊重与呵护。
不是谣言!医学研究发现:早餐提前1小时,糖尿病风险降低59% 老李最近总感到头
普外春礼
2025-05-17 09:38:1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