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苦等一天,泽连斯基走了,俄乌还谈不谈? 5月15日这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定举行的俄乌直接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出了问题。俄罗斯代表团早早抵达现场,全员待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倒是也到了土耳其,但只是停在安卡拉,连谈判地点都没进。 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简单会晤后,他就直接飞去了阿尔巴尼亚参加欧共体峰会,临走还不忘讽刺一句:俄方派的代表级别太低,自己在那儿没事做。 从结果来看,泽连斯基这一趟显然是“打卡式”的存在,做足了姿态,实际什么都没谈。 而普京本就没打算亲自出面,也早已表态自己不会去伊斯坦布尔。 于是这场酝酿已久的会谈,在总统层面彻底落空,只剩下俄乌代表团自己在伊斯坦布尔隔空试探。 虽然乌方最终还是组织了一支由防长乌梅罗夫率领的12人代表团赶往谈判现场,但时间已晚。 16日谈判正式启动时,普京的人已经等了一整天。 从阵容看,乌方的团队清一色来自军方、安全和情报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外交色彩。 这种配置,不像是要搞一场综合性政治谈判,更像是一次军事碰面,谈的是战场形势而非停战框架。 泽连斯基显然很清楚自己不可能见到普京。 按常理,哪有两国总统直接碰头一锤定音的?国际事务中,通常都是技术官员先沟通框架,部长级再过一遍,最后才能轮到最高领导人定方向。 而泽连斯基一开始就试图越过这个过程,直接让普京出场,多少有点不切实际。 普京这边派的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身份虽非高官,但代表权却是总统授权的。 这其实也符合谈判常规。 泽连斯基抱怨对方“层级不够”,更多是一种表态——既是给国内看的,也是给西方盟友听的。 但从谈判氛围来看,显然并不轻松。 俄罗斯把这次会谈定性为2022年和平进程的延续,目标是消除冲突根源,建立长期和平。 而乌克兰这边则更强调停火和领土完整,一上来就提出“无条件停火”的要求。 这种基调的对撞,很难在第一轮谈判中就有实质性成果。 与此同时,战场上依然激战正酣。 就在15日当天,俄乌在前线交火不断,乌方称一天之内和俄军发生了数十次战斗,俄军通报击落百余架乌方无人机,还摧毁了一艘乌克兰无人艇。 这种战场态势,显然与“无条件停火”相去甚远,也说明谈判桌上的东西暂时还没法传达到战壕里。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开表示,真正能推动俄乌谈判突破的,只有普京和特朗普面对面坐下来。 这番话一出,基本就把“这是一场美俄主导下的代理人战争”说得明明白白。 泽连斯基即便想谈,也无法脱离美方的节奏。 而美方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当年就是拜登政府否决了俄乌几乎达成的和平协议,现在换了特朗普出头,又把整个谈判推回了“等待美俄会谈”的原点。 这也解释了泽连斯基为何态度飘忽。 他一边在国际场合喊着要谈,一边又不愿接受和俄方“低级别”代表直接磋商。 其核心原因,不是谈不谈得成,而是谁能决定最终的条款。 在当前局势下,泽连斯基本人能左右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他所做的更多是在为国际舆论塑造一种形象——乌克兰愿意谈,是俄方在拖延。 但这个说法并不站得住脚。 普京11日就提出15日开启会谈,而泽连斯基直到16日才真正派人进入谈判厅。 更何况,谈判代表能不能定事情,和他们的头衔没太大关系,关键看是否带着授权来的。 俄方明确梅金斯基有全权,乌方则是一支偏军事色彩的团队,实际作用有待观察。 如果说这次会谈还有什么成果,那可能就是双方终于面对面坐下来,愿意继续谈。 即便没有达成停火协议,也算重新打开了接触的大门。 下一步能不能真正推进,还是要看俄美之间是否愿意松动角力,而不是泽连斯基和梅金斯基之间能否“谈出成果”。 当前局势,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接触。 泽连斯基想借这一平台给自己加戏,而普京则是以“我已派人来谈”为姿态,展示理性和克制。 而美国,则依旧是决定性力量,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拜登换成了特朗普。 等到他们真正坐下来谈,俄乌之间或许才有可能迎来一次实质性转折。 但在这之前,前线的炮火依旧,谈判桌上的风也依旧冷。
俄罗斯苦等一天,泽连斯基走了,俄乌还谈不谈? 5月15日这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5-17 10:18:39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