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有多蠢呐!5月13日,一行3人开着海南的救护车去西藏自驾游,一路拉着警报让其他车辆避让不说,时不时的还下车拍照留影,完全不把别的游客当回事……“你们管我们开什么车出来游玩,我们有救护车可以开,凭什么不能开救护车出来玩!” 2025年4月12日,西藏墨脱公路上演了荒诞一幕:一辆悬挂海南琼B牌照、车身印有"经纬航空医疗急救站"字样的救护车,在无任何急救任务的情况下,一路鸣笛迫使前方车辆避让。 更令人错愕的是,该车随后停在景区,车上三人身着便服下车拍照打卡,之后又继续拉响警报器招摇上路。这起事件经网友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事发当日,墨脱公路因狭窄路况实行双进单出限行政策,车流拥堵严重。 涉事救护车利用这一情况,多次从对向车道逆向超车,刺耳的警报声让沿途车辆纷纷避让。 当车主们发现这辆救护车在景区悠然自得地拍照时,愤怒地质问车内人员:"你们到底在救谁?" 一名穿灰色冲锋衣的男子竟反呛:"我们开什么车是自由,你们管不着!" 据调查,这辆救护车隶属于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是一辆非急救医疗转运车,主要承担非紧急病人的长途转运业务。 自2022年7月起,该车长期派驻西藏,由西藏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使用。 令人费解的是,这辆本应服务于医疗转运的车辆,却被改装成"特权旅游车",其警报器和警灯均为非法加装。 面对公众质疑,涉事女子甚至穿着短裙下车理论,这与急救场景的严肃性形成鲜明对比。 车主们选择报警后,墨脱县公安局迅速介入,现场拆除了违法加装的警报器,并对驾驶员处以200元罚款。然而,这一处理结果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因涉事公司负责人肖某的身份曝光(系西藏XX航空负责人)而持续发酵。 事件曝光后,海南省三亚市卫健委迅速启动调查程序。 5月13日,官方通报确认该车存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警灯警报器等违规行为,责令海南XX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对所属全部车辆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并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这一处罚力度远超普通交通违法,凸显了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与此同时,西藏XX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的官方账号遭网友"攻陷",大量评论质问其"是否提供旅游包车服务"。 更讽刺的是,该公司客服曾公开回应"价格合理即可协商",暴露出其运营模式中存在的监管漏洞。 目前,三亚市卫健委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法医疗转运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彻底清除此类乱象滋生的土壤。 从法律层面看,这起事件触及多条红线。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条,救护车仅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使用警报器并享有优先通行权,非紧急情况下使用将面临20元至200元罚款。 涉事车辆非法加装警报器的行为,更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7条,可被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并强制拆除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所属的非急救医疗转运车,在法律性质上与120急救车存在本质区别。 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非急救车辆不得喷涂"急救""抢救"等标识,也无权使用特殊路权。 此次事件中,XX航空通过混淆车辆性质、伪造外观标识,实质上构成了对公众善意的欺诈,可能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条款。 更严重的是,这种滥用行为可能引发"狼来了"效应。 当公众发现救护车警报声可能是虚假信号时,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 正如某律师指出的:"此类行为透支的是社会对急救体系的信任,其危害远超普通交通违法。" 2025年1月,四川射洪一辆民营医院救护车被拍到在乡下田地里摘柑橘,当地卫健部门仅回应"加强管理";2019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辆救护车闪着警灯接机,乘客却是提着免税品的游客。 这些案例共同暴露出非急救医疗转运车监管的系统性漏洞: 1、身份混淆:非急救车辆常通过喷涂"急救"标识、加装警报器等手段,骗取公众让路。 2、利益驱动:民营医疗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将救护车用于私用或非法营运。 3、监管缺位:多地对非急救车辆的外观标准、使用权限缺乏明确规定,导致执法依据不足。 与这些案例相比,此次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跨区域作案和明目张胆的态度。 涉事公司将救护车长期派驻外地,利用地域监管盲区实施违规行为,这种"候鸟式"运营模式凸显了当前特种车辆监管的薄弱环节。 正如央广网评论指出:"救护车的警报声是生命的号角,不是特权的喇叭。" 当一辆本应承载生命重托的救护车沦为旅游工具时,受损的不仅是公共资源,更是社会对生命敬畏的底线,唯有通过制度重构和技术革新,才能让救护车真正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九派新闻
这到底是有多蠢呐!5月13日,一行3人开着海南的救护车去西藏自驾游,一路拉着警报
子焓
2025-05-17 13:35: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