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产朱雀一箭六星##浙产之箭的高光时刻#【#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钱江晚报 2025-05-17 18:49:48

#浙产朱雀一箭六星##浙产之箭的高光时刻#【#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潮新闻解读“浙产之箭”的高光时刻】北京时间2025年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蓝箭航天组织的官方直播介绍,这是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的第5次飞行。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第一枚可回收的运载火箭朱雀三号也将迎来正式首飞。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这款小到发动机,大到全箭体,都在浙江制造的“浙产之箭”,有何过人之处?和潮新闻一起了解。

火箭也可以五彩斑斓

5月17日上午,数万名航天爱好者涌进蓝箭航天线上直播间,他们带着满屏“预祝成功!”“发来贺电!”共同期待着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的发射。12时12分,随着发射号令下达,火箭喷发出独特的淡蓝色火焰腾空,以稳定的姿态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消失在天际。

“酒泉一二级分离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线上观众们可以跟着每一个口令,感受火箭发射的振奋。

此次火箭五彩斑斓的外观格外引人瞩目。在白色箭体上,用明亮色彩绘制的嫦娥图案让整枚火箭变成了一副艺术作品。为了让硬科技更“出圈”,蓝箭航天特别邀请了艺术家蔡赟骅采用波普艺术结合中国文化,对火箭进行涂装,带着中国人民最早关于航天的想象飞上太空。“通过打破边界的尝试,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关注到商业航天。”蔡赟骅表示。

此外,火箭上天时喷发的独特淡蓝色火焰,则是液氧甲烷推进剂燃烧时出现的特有色彩。这代表着蓝箭航天在液氧甲烷推进系统方面积累的核心能力。

“液氧甲烷的主要成分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烧菜做饭的天然气。”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介绍,清洁、不容易积碳,且成本更低的液氧甲烷推进剂,是目前被广泛认为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中,最佳的推进剂。

两年前,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入轨,就创造了全球首次征服液氧甲烷技术的历史。2025年,在位于浙江湖州的蓝箭航天动力制造基地,浙产的第100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正式下线,进一步标志着商业航天加速进入了“量产时代”。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改进了什么?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在前期火箭发射的基础上都做出了可观的优化和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它是我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能够实现1.5小时内推进剂全过冷快速加注。

此次发射运载6颗卫星,对火箭的装载空间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首飞型号,朱雀二号改进型更加“能装能抗”,它可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4吨级运载能力,面向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任务,逐步成长为服务中国商业航天主力市场的核心产品。

戴政介绍,比如铌钨合金大面积比喷管制造技术和单层共底贮箱及单层隧道输送管一体化结构等核心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火箭更稳定的飞天姿态,能完成高复杂任务需求的关键,则是其搭载的“心脏”发动机。朱雀二号改进型采用两级构型。一级搭载4台天鹊12A(TQ-12A)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单台海平面推力720千牛,提供强劲推力及姿态控制能力;二级采用真空推力836千牛、具备60%节流工况与三次启动能力的天鹊15A(TQ-15A)发动机,配合云鹊(YQ-10)辅助动力系统,支持推力调节、变轨控制、末速修正、姿态调整等多项精密操作,满足高复杂度任务需求。

同时,相较2024年11月发射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此次发射也如同一台精密仪器的“压力测试”。它验证了遥一多项技术优化后的可靠性,能为后续高密度商业化发射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浙产之箭”为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发动机于浙江湖州研制,整箭总装于浙江嘉兴完成。在腾飞前,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是从3000多公里外的嘉兴“远道而来”。而在湖州的制造基地,已具备年产百台火箭发动机的能力,基本平均3到5天左右,就能有一台新产品下线。”

蓝箭航天在浙江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航天工业矩阵,形成了全自主、全链条的火箭生产和交付能力。“浙江制造业发达,本土及周边有大量与航天配套的产业链布局,能够充分满足航天火箭生产、组装对配套环境的需求。”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曾这样说道。

多年来,作为长三角商业创新高地,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大省凭借自身优势,以独特的浙江速度进军商业航天领域。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生产。

以浙江湖州为例,以蓝箭航天为引领,围绕火箭动力、智能制造生产等领域,一条完整的空天产业链正在生产。截至目前,南太湖新区已集聚超过40家上下游企业,覆盖火箭设计、制造、装配等关键环节,商业航天产业链初具规模。

随着更多商业火箭进入常规化发射,“浙江也将成为中国商业动力领域的全国乃至全球最高点,助力公司和行业进入世界级巅峰制高点。”张昌武说道。(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李晓明)

0 阅读:31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