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儿子严世蕃被处斩。严嵩跪在徐阶面前哀求:“能否留

国际大碗说 2025-05-17 19:07:04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儿子严世蕃被处斩。严嵩跪在徐阶面前哀求:“能否留点钱,作为仆人的遣散费?” 哀求无果,严嵩拿出一件宝贝送给徐阶,谁料,徐阶把宝贝献给皇帝,竟官至首辅。 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着严府朱漆大门,曾经门庭若市的府宅,此刻被抄家官兵围得水泄不通。 “哐当” 一声,严府匾额坠落在地,85岁的严嵩蜷缩在廊下,浑浊的老眼望着院中正将金银器皿装车的兵卒。 严嵩扶着鎏金屏风的手突然痉挛,指甲在掐出三道白痕。那屏风是当年鄢懋卿从苏杭进贡的,双面缂丝上的麒麟吐瑞图,此刻正被士兵用麻绳捆住拖走。 这时,徐阶蟒袍玉带出现在门槛处,严嵩望着这张曾被自己斥为 “书生面孔” 的冷硬面容,半晌才挤出沙哑的呼唤:“徐大人。” 徐阶来到严嵩面前,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严嵩以哀求的语气说:“徐大人,看在同殿称臣的份上,严世蕃那孽障已伏法,求您留些体己钱,老仆们跟着我,也算有个照应。” 徐阶望着满地狼藉中蜷缩的严嵩,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 ,杨继盛夫人张氏跪在自己书房前,哭着说:“徐大人,拙夫狱中无医无药。” 十年前,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弹劾严嵩 “五奸十大罪”,被严嵩指使党羽将其诬陷下狱。在狱中,杨继盛受尽折磨,因没钱贿赂狱卒,更是惨遭虐待,身边连个照顾的仆人都没有,最终含冤而死。 徐阶冷着脸说:“杨继盛可有仆人?当年他在狱中,可有半个人递口水?严阁老当时可有怜悯之心?” 徐阶俯下身子,接着说:“还记得沈炼吗?他七个儿女,四个死于流放途中,剩下的也没少受严阁老的关照吧。”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几个士兵正将严嵩珍藏的柴窑瓷碗狠狠摔在阶前。 严嵩踉跄着扑倒在徐阶脚下,说:“徐大人,您就当真要赶尽杀绝?那些下人跟着我数十载,没功劳也有苦劳。” 徐阶负手而立,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严嵩,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多年前的场景突然在徐阶脑海中闪现, 严世蕃醉醺醺地将茶盏砸在他脚边,刺耳的碎裂声里,那个跋扈的声音犹在耳畔:“徐大人这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倒真像我严家的仆人。” 更不堪的是,徐阶的孙女嫁入严家后,被严世蕃的儿子肆意凌辱,宛如严家的下人,却敢怒不敢言。 此刻,严嵩的哀求与当年的羞辱在徐阶心中交织成复仇的火焰,烧得他眼眶发红。 徐阶突然话锋一转,说:“倒是阁老藏得好东西,若肯交出来,本官或许能向圣上求情。” 徐阶故意顿了顿,余光瞥见严嵩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远处,一个小丫鬟抱着严嵩的狐皮大氅,被兵卒粗暴地推搡在地,大氅上的珍珠流苏散落一地,在泥水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严嵩喉咙里发出一阵浑浊的抽气声,他府上确实有一个“无价之宝”,那就是《清明上河图》真迹。这是二十年前,严嵩从苏州陆家府上巧取豪夺而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严嵩叫来一个老仆,耳语一番。过了一会,老仆拿着一个大盒子过来,里面装的正是《清明上河图》。 饶是徐阶城府极深,看到《清明上河图》时,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传闻这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已损毁在了“靖康之变”中。 徐阶问:“这幅《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真迹,还是仇英的仿本?” 严嵩说:“徐大人见多识广,一看便知。” 徐阶大喜,让人将画作收好,然后对严嵩说:“可以给你留点银子,打发仆人。” 严嵩说:“这副画可当家传之宝,徐大人收好。” 其实,严嵩是暗藏杀机的,只要徐阶敢把《清明上河图》私藏,他随后就会将此事捅出去。到时候嘉靖皇帝必然震怒。 徐阶何其聪明,在离开时对严嵩说:“这等至宝,自当呈于圣上。” 严嵩绝望地瘫倒在地,望着徐阶离去的背影,突然发出一阵癫狂的大笑:“徐阶,你以为你能善终?” 三日后的宫殿内,檀香袅袅。嘉靖轻抚着展开的《清明上河图》,目光似笑非笑:“徐卿家可知,严嵩说此画是祖传?” 徐阶说:“陛下圣明,此画分明是严氏父子强取豪夺所得。臣冒死进谏,严党祸乱朝纲多年,当扫清余毒。” 嘉靖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过了一会后说:“徐卿忠心可鉴,即日起,首辅之位非卿莫属。” 然而,徐阶他抬起头时,却在嘉靖眼中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疑虑。 严嵩被抄家后,于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风水轮流转,嘉靖死后,继位的隆庆帝重用高拱,高拱和徐阶有宿怨,两人争斗不休。隆庆三年,徐阶以“足疾”为由,辞官回乡。 失去首辅之位的徐阶,遭到了高拱的“下死手”对付,之后的几年,徐阶的长子徐璠、次子徐琨被充军戍边,少子徐瑛削籍为民,徐府田产没官,门庐被焚。 徐阶不得不到他乡躲避,于万般困窘之中致书高拱,请求放他一马,然而高拱却是一副斩尽杀绝的姿态。 就在徐阶无计可施之时,隆庆帝病死,新帝起用张居正,贬斥高拱,徐阶这才得以安稳的度过余生。 相比严嵩、高拱、张居正,在首辅中,徐阶的身后事算是最好的。

0 阅读:2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