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时,对于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立功的干部并没有明确的授衔倾斜政策。 1988年恢实行军衔制时,主要考虑的是军官的职务、任职年限、德才表现、对军队建设的贡献以及在作战中的表现等综合因素。虽然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表现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对越自卫还击战发生在1979年,而1988年实行军衔制时,距离战争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在这十年间,军队的人员结构和职务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干部可能已经调整了职务或岗位,因此单纯以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表现来决定授衔等级并不现实。 1988年实行军衔制是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军官等级制度。如果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立功的干部给予特殊倾斜,可能会引发其他未参加该战争但同样有突出贡献的干部的不满,影响军衔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虽然没有明确的倾斜政策,但一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功的干部,由于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后续的贡献,也在1988年获得了相应的军衔。例如,张万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表现出色,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获得这一军衔并非仅仅因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功绩,而是综合考虑了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之后在军队建设中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1984年,一名我军排长在山中巡逻时,突然发现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靠近,并向他打招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