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古董商在一50岁寡妇家借宿,炎热难耐,寡妇好心为他铺了一张凉席,他却说:“我出100元(买凉席),你愿意吗?” 象牙凉席曾是清朝皇室的贵重贡品,尤其在夏季,象牙的清凉特性使其成为高层贵族避暑的珍品。尤其是雍正帝,他对于夏季的酷热有着较为敏感的体质,因此,山西总督不惜耗费心力,想方设法制作出了五张象牙凉席,并献给了雍正帝。收到贡品后,雍正帝亲自试用了凉席,认为这种凉席有着极好的降温效果。 然而,随着对象牙凉席制作过程的了解,雍正帝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象牙凉席的制作极为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象牙。这意味着要杀害大量大象才能获取足够的象牙,导致了大量珍贵动物的死亡。他意识到,即便象牙凉席可以带来一时的清凉,但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因此,雍正帝决定将凉席收起来,不再允许其他地方进贡类似的物品。他也下令禁止大象象牙的进一步使用,以示节制。 到了乾隆时期,情况变得更加严格。乾隆帝继位后,延续了雍正帝的禁令,下令禁止杀害大象获取象牙来制作凉席和其他物品。象牙凉席在宫中的数量迅速减少,逐渐变得十分稀少。唯一剩下的五张象牙凉席成为了无可替代的孤品,被珍藏在宫中,成为清朝皇室时代的历史见证。 今天,现存的仅有两张象牙凉席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馆,供后人参观和研究。其余的三张凉席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成为无法再现的珍贵遗物。 在烟台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宝——象牙凉席。这张凉席静静地躺在展柜中,低调而不失气度,精致而又充满历史韵味。 不同于寻常竹席,象牙凉席选用了极为珍贵的泰国进贡象牙作为原料。长约205厘米,宽125厘米,厚度仅0.1厘米,重2.2公斤。整张席子由纤细的象牙丝编织而成,纹理清晰,呈现出精美的人字形图案。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平整光滑,找不到任何瑕疵和折痕,彰显了制作工匠的精湛技艺。 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泰国曾进贡过数张象牙凉席,雍正皇帝将其中一张赏赐给当时的戏曲名伶。后来因种种原因,凉席流落到民间,辗转来到了孙寡妇家中。 故事要追溯到1962年的一个盛夏。一位古董商因公来到了孙寡妇所在的村子。谈生意耽搁了时间,天色已晚,他不得不在当地借宿一宿。 孙寡妇家宽敞的院落引起了古董商的注意。这位50岁的寡妇独自一人居住,闲置的房间便租给过路的人,赚点外快,也给冷清的院子添些人气。古董商和孙寡妇谈妥价钱后,便在客房安顿下来。 然而,炎热的夏夜让古董商辗转难眠。孙寡妇见他如此煎熬,好心地拿来一张凉席,整齐地铺在床上。她还贴心地叮嘱道,大热天的,不用那么拘束,难受的话可以随意一些。 古董商躺在凉席上,听到孙寡妇的话,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连忙把正要离开的孙寡妇叫住,开口说道:"这位女士,我出100元,你愿意把这张凉席卖给我吗?" 孙寡妇半信半疑。一张普普通通的竹席,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莫非这席子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来历?她斟酌再三,还是谢绝了古董商的请求。 古董商见好说歹说无法说服孙寡妇,无奈之下只得作罢。临行前,他留下一句话:"这席子来历不凡,若是你想通了,可以去找当地的文物鉴定机构瞧瞧。届时,我出双倍的价钱,你再考虑卖给我吧。" 古董商走后,孙寡妇琢磨着他的话,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她悄悄找到当地的博物馆,请专家鉴定这张令人生疑的竹席。 令她没想到的是,专家一眼就认出,这正是失传已久的象牙凉席!质地细腻光滑,编织精美,纹理图案与记载中的象牙席特征完全吻合。 专家给孙寡妇讲述了象牙凉席的前世今生。这稀世珍宝竟源自清朝雍正年间,由泰国进贡的象牙编织而成,工艺极为复杂,耗时耗力,寻常人根本无法想象。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对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只有南方才具备编制象牙席的天时地利。 当孙寡妇得知这张凉席的珍贵后,她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毫不犹豫地決定将它无偿捐献给博物馆,让更多人能够一睹它的风采。博物馆为表彰孙寡妇的贡献,特意为她定制了一座奖杯,并奖励了500元酬金。然而,孙寡妇婉言谢绝了这笔酬金,她说:"国家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很多,我这点贡献微不足道。如果收了这钱,就愧对'无私奉献'四个字了。"
1962年,一古董商在一50岁寡妇家借宿,炎热难耐,寡妇好心为他铺了一张凉席,他
落叶随风呀
2025-05-18 16:2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