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本质是寒湿气的本质是燥反胃的本质是风上火、湿气、反胃是流行于民间的中医类症

飞翔说健康 2025-05-18 16:45:19

上火的本质是寒

湿气的本质是燥

反胃的本质是风

上火、湿气、反胃是流行于民间的中医类症状描述,上火是“有热”,湿气是“水多”,反胃是“气逆”,为什么将它们联系到一起?两个原因:

1、它们都直观反映了中医“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而且可能好几个症状夹杂在一起,有主证有兼证。

2、它们一年四季都可出现,覆盖男女老幼,但夏季更常见,当前渐入盛夏,及时预防应对有现实意义。

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查诊断,无论是上火、湿气还是反胃,仿佛都“站不住脚”,因为主要化验指标可能是正常的,但从患者感受看,确实有不舒服的体感,比如:

上火多见于:口腔溃疡、口苦牙痛、咽肿咽痒、头晕心烦、长痘生疮、小便黄赤、大便燥结等。

湿气多见于: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发热、口渴不饮、关节酸痛、湿疹瘙痒、下肢水肿等。

反胃多见于:食欲不佳、口泛酸水、腹脘不适、饭后饱胀、恶心呕吐、腹胀屁多、难以入睡等。

出现上火、湿气、反胃的根源分别是什么?不少人觉得,上火就要逐热灭火,用寒凉的方药;湿气就要除湿利水,用利水渗湿的方剂;反胃就要消积除痞,用促进消化的方剂,等等。

结果一通捣鼓下来,可能没什么效果,症状反而加重了,甚至出现新的问题,这就是没有认清上火、湿气、反胃的本质。

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上火的本质是“寒”——寒极生热,越寒越容易上火;湿的本质是“燥”——燥极生湿,越燥越容易有湿气;反胃的本质是“风”——风动滞胃,越是有风越容易反胃。

所以,上火要治寒,湿气要润燥,反胃要疏风,这些治法出乎很多人意料,中医带你了解是怎么回事。

一、为何上火的本质是寒?

中医认为,上火意味着阴阳失衡,阳压过阴一头,原因是气太过、热盛、津液不足等。气太过常见于乱吃乱补,热盛常见于脏腑亢进或炎症,阴液不足是补水补津液不及时引起。

上火有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来势汹汹,症状重,虚火症状轻,反复发作。临床虚火更多见一些,病程更长一些,要滋阴降火。

二是分清脏腑之火,如心火在嘴、肺火在鼻、肝火在眼、胃火在牙、肾火在耳,等等。

火邪=热邪=阳邪,可由风寒暑湿燥转化而来,叫“五气化火”;也可通过喜忧思怒恐生成,叫“五志化火”,或因痰、瘀、滞、郁等原因成火,具备其性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夹毒肿痛等特点。

“火”和“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怎么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寒极生热的体现,体内有积寒,或天气转热时吃冷饮、吹冷风,寒邪入侵,入里化热,热久成火。

1 阅读: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