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陈赓用白水炖萝卜招待彭德怀,自己却躲在房间里大口吃肉,彭德怀大怒:“好你个陈赓,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 "报告老总,陈旅长回来了!" 正在津津有味吃着清水煮萝卜的彭德怀放下筷子,连忙起身。这是1939年的一个中午,彭德怀再次到八路军129师386旅的驻地河南南乐城视察工作。饭点时,他并没有见到陈赓的身影,工作人员解释说陈旅长外出了,要到中午才能回来。饭菜上桌,简简单单的清水煮萝卜让彭德怀十分满意,他一边吃着,一边点头称赞这样的伙食才对嘛。 战士带彭德怀来到一间紧闭的房门前,说:"老总,陈旅长就在里面。"彭德怀喊了几声,里面竟然没有回应。心生疑惑的他一把推开门,只见陈赓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盘香气四溢的烧鸡。扑面而来的香味让彭德怀愣在了原地,他看着陈赓,陈赓也看着他,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好你个陈赓,给我吃清水煮萝卜,自己却关起门来吃烧鸡!"彭德怀声音洪亮,脸上却带着一丝无可奈何,"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快给我拿一副碗筷来!" 这不是彭德怀第一次被陈赓"算计"。早在几个月前,他来南乐视察时,陈赓就曾用"桂花鱼"为名,把鱼肉和猪肉馅做成的丸子端上了桌。彭总发现后严肃地问:"这肉丸子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今天只吃鱼吗?"陈赓赶紧解释说那是用鱼肉做的丸子。彭德怀半信半疑地尝了一个,虽然确实有鱼肉味道,但还是识破了陈赓的小计谋。 在部队里,彭德怀的作风是出了名的严格。自从在红三军团担任军团长起,他就定下了"有盐同咸,有糖同甜,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规矩,并且率先垂范。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 1943年,当彭德怀前往延安途中,太行分区的王立岗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迎接他。彭总一看就不高兴了,严肃地问:"王立岗,这些饭菜是从哪里来的?""是买的。"王立岗得意地回答。"是用你自己的钱买的吗?"彭德怀的问题让王立岗哑口无言。 陈赓的这次"白水萝卜计"不仅让彭德怀破例吃了一顿好饭,也在八路军的峥嵘岁月中留下了一段生动的佳话。 在十大元帅中,彭德怀的出身最为贫苦。正因如此,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也养成了一生简朴的作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面对一些干部中出现的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现象,彭德怀曾严肃指出:"厉行节约,是我们要贯彻一生的事。要时时刻刻牵挂老百姓。"这不仅是对他人的要求,更是他自己的行动准则。 彭德怀对陈赓的"烧鸡计"虽然无奈接受,但他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特殊化的警惕。实际上,1940年,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停止了对共产党的经费供应。后勤部的同志们看到彭德怀和朱德指挥作战辛苦,身体日渐消瘦,想为他们改善伙食。彭德怀严词拒绝:"有什么好辛苦的,这是我应该做的,不需要过度放大。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搞那些个特殊化!"但他特别叮嘱:"朱老总上年纪了,比我辛苦,你们照顾他可以,给他改善一下伙食。我就不用了。" 彭德怀的严格作风不仅体现在自己身上,也延伸到对家人的要求。1955年11月,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在哈尔滨工程学院被授予上尉军衔。彭德怀得知后,立即给学校打电话,要求将侄子的军衔降为中尉。面对侄子的不解,彭德怀解释道:"现在全军干部有近百万人,他们出生入死,为了今天的安定付出了血泪的代价,他们不需要军衔吗?现在全军上下,都盯着伯伯呢,我只有牺牲你,先给他人军衔,这样才能够服众。" 这位"粗布老兵"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反映出他对群众的深切关怀。作家丁玲曾这样描述彭德怀的形象:"他指挥过千军万马,却穿着最为普通的衣服,灰色布衣的表面,甚至还明显地浮着一层黄色的泥灰;他的衣服似乎总是不那么合身,但他似乎也从未察觉。" 对于陈赓的"聪明才智",周总理曾评价说:"陈赓这个人鬼机灵着呢,什么时候都不会吃亏。"确实,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能让彭德怀心甘情愿地吃一顿好的,恐怕也只有陈赓能做到。而彭德怀无奈接受的背后,是对这位战友深厚的感情和对其智慧的欣赏。 彭德怀晚年曾回忆说:"我的一生中,骂了很多人,也得罪了很多人,但我并不后悔。我敢说,在革命方面,我没有得罪自己的心,我无愧于百姓,因为我从来没有搞过那些乱七八糟的计谋。"这番朴实无华的话语,恰如其人。
一次,陈赓用白水炖萝卜招待彭德怀,自己却躲在房间里大口吃肉,彭德怀大怒:“好你个
熹然说历史
2025-05-18 18:31: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