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6日,中国人接收了无国籍的达曼人,结束了他们200年没有国籍的生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5-18 19:09:02

2003年5月26日,中国人接收了无国籍的达曼人,结束了他们200年没有国籍的生活,在领到中国国籍证件的时候,他们激动地直掉眼泪。 1788年,尼泊尔廓尔喀王国野心勃勃,派兵入侵清朝西藏,掀起了著名的廓尔喀战争。 达曼人的祖先,正是那些骁勇善战的廓尔喀骑兵。战争结束后,清朝与尼泊尔签订和约,廓尔喀军队撤退,但数百名士兵却因各种原因滞留在了中尼边境的吉隆沟。 他们没有回尼泊尔,也没有被清朝接纳,就这样被历史遗忘在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里。 这些士兵的后代,便是后来的达曼人。“达曼”在藏语里意为“骑兵的后裔”,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成了无根的诅咒。 两百年来,他们在中尼边境的深山里游荡,靠打猎、放牧为生,住在帐篷或山洞里。没有国籍,没有户口,连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都遥不可及。 达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也渐渐融入了藏语方言。他们与当地藏族混居,穿着相似的羊毛袍子,但高鼻深目的面容和蓝色眼眸,总是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20世纪的达曼人,生活依然如两百年前般艰辛。老人扎西回忆,年轻时一家人挤在漏风的帐篷里,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喝的是雪山融化的溪水。 孩子们赤脚跑在碎石路上,想上学?想都别想!因为没有身份,他们连进城的资格都没有。达曼人就像风中的蒲公英,漂到哪里,哪里就是暂时的“家”。 但苦难并没有磨灭他们的希望。达曼人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根。2003年,这个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2003年5月26日。那天,吉隆沟的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国务院正式批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民族成分归为藏族的一个支系。 消息传到村里,达曼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围着村里的喇嘛庙转了三圈,唱着藏族的祝酒歌,激动得手舞足蹈。 国籍授予仪式上,达曼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看见”的温暖。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带来了身份证,还带来了承诺:国家会为他们建新村、通电通水、修学校和医院。 27岁的米玛·卓玛那天穿上了她最喜欢的红色头巾,站在人群里,眼泪止不住地流。她后来回忆:“我小时候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是‘黑户’,没想到能有这一天。” 仪式结束后,达曼人捧着身份证,久久不愿放手。有人把身份证揣在怀里,有人拿回家供在神龛旁。 64岁的达瓦次仁甚至用藏语给身份证“念经”,他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丢了它,我们又会变成鬼魂。”那一刻,达曼人终于从“无国籍的游魂”变成了有家可归的公民。 但获得国籍,只是新生活的起点。更大的改变,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2003年之后,西藏自治区政府启动了达曼新村建设工程。吉隆沟的达曼村,成了达曼人安居乐业的“新家”。 一栋栋藏式新房拔地而起,红顶白墙在雪山映衬下格外醒目。政府免费为每户通了电和自来水,还建起了学校、卫生所和村级活动中心。 搬进新家的那天,达曼人又一次泪目了。45岁的索朗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走进新房,摸着平整的墙壁,忍不住感慨:“以前住帐篷,刮风下雨就得半夜起来修。 现在这房子,睡得踏实!”新房里,达曼人挂上了五星红旗,门口贴上了藏族的吉祥图案,院子里种满了青稞和蔬菜。 教育,是达曼人最看重的“礼物”。过去,达曼的孩子连课本都没见过。如今,村里的小学里,孩子们穿着校服,学着汉语、藏语和数学。 2003年入籍后的20年里,达曼人中走出了4位大学生,其中一位还考上了拉萨的西藏大学。米玛·卓玛的儿子次仁,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他现在是边境贸易公司的职员,逢人就说:“没有国籍,我可能还在山里放羊。” 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达曼人从狩猎游牧转向了定居生活,不少年轻人当起了旅游向导或边境贸易商。他们保留了尼泊尔的“灯节”传统,也学会了过藏历新年。 村里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达曼人和藏族邻居一起跳锅庄舞,笑声飘过雪山,回荡在吉隆沟的上空。 (信息来源:环球情报员---中国最后的无国籍者:漂泊西藏200年,2003年才获中国国籍)

0 阅读:0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