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上海记者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后,曝光了一个产品的内幕,进而引发了国内行业的一场巨震。 那年秋天,河北省石家庄市三鹿集团总部,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涌进客服部。 这些信件的字迹大多歪歪扭扭,有的还沾着泪痕,内容出奇一致:婴幼儿喝完奶粉后排出的尿液带有红色沉淀。 客服人员按惯例填写了投诉单,这些单据被装进档案盒,在层层汇报中逐渐冷却。 当时没人想到,这些投诉单里埋着定时炸弹,三鹿集团技术部在例行抽检中发现了异常。 十六批次奶粉样本里,有十五个检测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要知道这种常用于塑料制品的物质被掺入奶粉后,能在蛋白质检测中蒙混过关,却会在婴幼儿体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 集团高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有人提议全面召回产品,立即停产整顿,但分管销售的副总算账: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企业刚拿下运动员指定乳品的招牌,全国经销商铺货量创历史新高。 若此时自曝家丑,不仅意味着数亿经济损失,更可能摧毁苦心经营五十年的民族品牌。 最终决定像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所有人心头,问题奶粉继续销售,用低含量产品替换高含量批次。 三鹿集团同时在各地医院安插眼线,每当有家长带孩子检查,就有自称奶粉公司员工的人提着果篮上门,用免费体检卡和购物券换取家长不向媒体曝光的承诺。 甘肃岷县人民医院儿科诊室,三个月里接诊的六十多个肾结石患儿,襁褓上都沾着三鹿奶粉的奶渍。 医生尝试联系多家媒体,收到的回复不是"需要进一步核实"就是"暂时不便报道"。 直到接通一家报社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简光洲沙哑却坚定的声音:"我明天就飞过来。" 这位刚结束汶川地震报道的记者,背包里还带着灾区尘土,在岷县医院新生儿病房,他看见五厘米粗的导尿管插进婴儿纤细的尿道,听见此起彼伏的啼哭撕扯着年轻父母的神经。 有个母亲把奶粉罐摔在地上,白色粉末洒在瓷砖上,像极了病房里苍白的脸色。 当简光洲带着自费购买的十罐奶粉送检时,实验室负责人盯着包装上的鹿头标志直冒冷汗。 检测结果出来那晚,他蹲在报社厕所给妻子打电话:"要是明天报纸没发出来,记得去幼儿园接孩子。" 排版室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光标在"三鹿"两个字上闪烁了整整三分钟。 随着调查深入,22家乳企、700吨问题奶粉、30万受害婴幼儿的数字陆续曝光,整个中国乳业陷入冰河期。 不过,他的勇敢也让他成为舆论漩涡中心,报社电话被恐吓电话打爆,家门口出现可疑车辆,网络论坛里有人公开他的住址和女儿就读的幼儿园。 2012年,一次选题会上,年轻记者公然质疑:"现在做调查报道就是找死,您当年运气好罢了。" 那天深夜,他在社交媒体敲下"理想已死,我先撤了",电脑旁摆着女儿百日宴的照片。 奈何转型创业的路并不平坦,他创立的环智传媒公司最初半年颗粒无收,直到某奶粉企业找上门,开出七位数酬劳请他做品牌顾问。 看着对方递来的合同,他眼前闪过甘肃病房里那些插着导尿管的孩子,合同最终被撕碎扔进垃圾桶。 如今在黄浦江边的写字楼里,这位昔日的调查记者常对着满墙报道剪报出神,公司接手的每个危机公关案,他都会在方案里加条特殊条款:必须建立"吹哨人"保护机制。 有次行业论坛上,他指着大屏幕上的三鹿事件时间轴说:"当年要是有这个制度,那些孩子本可以少受点罪。" 信息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通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2008-2018中国乳业发展报告》 央视新闻《公诉机关披露三鹿隐瞒事致毒奶外流全过程》 南方周末《三鹿奶粉事件十年祭》(2018年9月)
2008年,一上海记者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后,曝光了一个产品的内幕,进而引发
晨曦微尘
2025-05-19 11:14:54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