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曾长期深陷“贫困恶性循环”的阴影中。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面临多重困境:全国超40%人口依赖农业,但灌溉设施落后导致粮食产量波动剧烈;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足15%,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国仅有约30%家庭接入稳定电力,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此外,埃塞俄比亚还需应对邻国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外部压力,以及部分地区民族矛盾引发的内部动荡,这些问题交织叠加,使得发展前景一度黯淡。 转机始于埃塞俄比亚对水电资源的战略开发。该国坐拥尼罗河上游丰富的水资源,却长期未能将其转化为发展动能。2011年,埃塞俄比亚启动“复兴大坝”(GERD)项目,计划建成非洲最大水电站。项目初期,埃及、苏丹等下游国家因担忧水源分配问题强烈反对,国际舆论也充斥“工程难以为继”的质疑声。但埃塞俄比亚顶住压力,与中国企业合作,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克服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等难题。2022年大坝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如今已实现年发电量超60亿千瓦时,不仅满足本国用电需求,还向肯尼亚、苏丹等国出口电力,每年创收超1亿美元。 “复兴大坝”的成功不仅带来经济收益,更重塑了埃塞俄比亚的国际地位。该国借此掌握区域能源话语权,推动与邻国从对抗走向合作。同时,稳定的电力供应吸引了纺织、家电等产业入驻,2023年制造业增长率达8.2%。埃塞俄比亚由此认识到:与其依赖外部援助,不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务实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国在工程技术、资金支持和经验分享上的全方位协作,也让埃塞俄比亚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发展伙伴是携手同行、互利共赢的坚实力量。
美国教授警告印度:美国憎恨中国,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太成功
【1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