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女子吃隔夜西瓜肚子疼,吃中药“排毒”致肾功能衰竭!医生提醒:她提前包了两层保鲜膜,吃之前还削掉表皮,但是没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夏天是吃西瓜的季节,很多人都会把吃不完的西瓜放进冰箱,想着第二天再吃也没关系,郑州一位女子就这样处理了剩下的西瓜,她不仅用保鲜膜包了两层,还把西瓜放进了冰箱的冷藏室。 她觉得这样既干净又卫生,第二天中午拿出来吃的时候,还特意将西瓜表面那一层削掉了一些,以为这样就不会出问题。 她吃的时候还特别小心,闻了闻西瓜,没有异味,表面也没有软塌或变色,和新切的差不多,于是她把切掉表面的部分扔掉,吃了里面看起来还新鲜的瓜肉。 吃完之后没多久,她感到肚子隐隐作痛,一开始以为只是肠胃不适,没有太放在心上,到了下午疼痛加剧,她想到可能是吃坏了肚子,就自行去附近的药店买了中药大黄来吃,想通过“排毒”把问题解决。 她吃了药后很快开始腹泻,本来以为拉一拉就好了,但情况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严重,身体逐渐变得无力,脸色苍白,意识也有些模糊,家人发现后赶紧把她送去医院急诊。 医生接诊后进行了检查,发现她已经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她的体内已经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肾脏功能受到影响,必须马上抢救。 医院立即给予补液、降温和保护肾功能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女子终于脱离危险,情况趋于稳定。 医生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认为,她吃的隔夜西瓜可能表面已被细菌污染,即便削掉一层表皮,也不能完全排除污染风险。 而大黄这种中药,在脱水的情况下服用,对肾脏本身就是一种负担,加上腹泻导致进一步失水,才引发了休克和肾衰竭。 虽然这起事件最后有惊无险,但医生提醒说,切开的水果最好当天吃完,即便冷藏保存,也不建议超过4个小时。 即使包了保鲜膜,也不能确保完全隔离细菌,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果表面更容易滋生细菌。 冰箱的冷藏室并不是无菌环境,打开取食物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也会进入,增加交叉污染的风险。 很多人都有吃隔夜西瓜的经历,也没有发生什么严重问题,这位女子的遭遇让一些人感到疑惑,有人表示自己常年夏天吃冰箱里放了一两天的西瓜,从未出过问题。 实际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细菌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样,而且每次保存的条件也不完全相同。 有时候看似相同的做法,背后可能差了关键的一点细节,比如冰箱温度是否达标,切西瓜时的刀是否干净,保鲜膜是否密封等。 医生表示,像西瓜这样含水量高、糖分多的水果,一旦切开,就容易滋生细菌,即使用保鲜膜包好,存放时间也不能太长。 最好放在冰箱的专门果蔬区,不要和肉类、海鲜等生食混放,以免交叉污染,如果要长期保存,应该放入冷冻室,但冷冻会破坏口感,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这起事件也提醒人们,身体不适时不要轻易自作主张用药,特别是中药,一些成分对肾脏本就存在负担。 如果腹泻、呕吐、发烧等情况较重,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怎么处理,不能抱着“排毒”这样的想法盲目用药,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很多人做事讲究“保险起见”,可实际操作上可能存在误区,这位女子明明每一步都看起来很谨慎,却还是出了问题。 从中可以看到,生活中很多看似常识的处理方法,可能并不科学,食品安全不容小觑,用药更要谨慎,每一次看似小的选择,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吃隔夜西瓜这件事,其实很多家庭都会遇到,这个案例不一定说明所有隔夜西瓜都会出问题,但它的确给人提了个醒,夏季高温时节,食物保存更要注意,尤其是生冷和含糖多的食物更容易变质。 再怎么节约,也不能拿健康去冒险,身体出现不适也要第一时间就医,不能凭经验下判断,生活中有时候“聪明”不如“稳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大河报
懂得子盗母气的道理,你就明白,补一万次脾胃,不如一次补心阳!什么是子盗母气?通俗
【4评论】【1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