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给出指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解放军,

时说历史 2025-05-19 15:18:17

1949年,毛主席给出指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解放军,毛主席起草纪念碑内容,周恩来书小楷字体碑文。

建国前夕,一个叫滑田友的雕塑老师专程给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在天安门广场上设置一个装置,最好是一个纪念碑,以此来纪念新中国走过的这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滑老师从小就开始接触艺术,他的父亲是个手艺精巧的木匠,身边熟悉的人从事的都是与艺术、工艺相关的工作。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滑田友也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后来进入了师范学校做美术老师。

30年代的时候,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一件作品,拜望了徐悲鸿。虽然那时的滑田友还籍籍无名,但他的作品却深得徐悲鸿的赞叹,徐还专门给报社写文章推荐他。

一位知名雕塑家看到文章后,主动请滑老师与自己一起工作,以此为契机,滑田友走上了雕塑艺术之路。两人合作完成的一件孙中山雕塑,被放置在了武汉的阅马场。

后来,徐悲鸿要出国参加活动,他希望滑田友能一起去,还决定资助滑老师出国深造。得到了徐悲鸿的鼎力帮助,滑田友的艺术之路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935年,他顺利进入了里昂美术研究院,开始了更加专业的学习。在校期间他的作品就已经得到了国际雕塑届的肯定,还斩获了不少大奖。此后,滑田友就长期留在国外,潜心从事雕塑创作。

1948年国内情势向好,在国内友人的热情邀请下,滑田友决定回国。他带着满腔热忱和大量得意作品,回到了祖国怀抱。他的雕塑技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了西洋的各类技法,还独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是当时雕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回国后他一直在北平国立艺专做老师,北平解放后,政府将清明节定位纪念烈士的节日。生活在新社会中,滑田友也深刻感受到了很多不同,他非常理解老百姓对烈士们的无限敬仰,于是想到制作一尊雕塑纪念碑,来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为此他专门走访了北平的每一个角落,觉得在曾经的皇城前,也就是如今的天安门广场上,竖立这座丰碑最合适。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鼓起勇气向建设局的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个时候还没人想到过这一点,滑老师是现有记载中第一个提出建立纪念碑的人。

后来纪念碑方案通过后,毛泽东亲自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也就是现在镌刻在纪念碑上的碑文。文章共计155字,令人意外的是,其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党和解放军。

这也足以看出毛泽东的苦心,因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不是某一个政党或某一支部队可以做到的,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所以,这篇碑文并不是感谢某个特定范围内的人,而是写给千千万万给革命做出牺牲的人。

据记载,这篇气势恢宏的纪念碑文诞生于政协会议期间,但草稿却早就在毛泽东心里打好了,他一直在心里酝酿修改。后来纪念碑的方案在会上通过后,他很快就交出了这篇气势恢宏的碑文。

文章写好后,工作组就开始寻找镌刻人选。雕刻石碑碑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那时候这样的人才散落各方,一时间还真不好找。

幸好北京古玩街还有一家专门刻碑文的店铺,老店主名叫陈云亭。民国时期他专门从事这门艺术行当,功力深厚。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出生于镌刻世家,有着很深厚的家学渊源,这个工作交给他可以说万无一失了。

遗憾的是,1945年的时候,陈云亭就去世了。现在的店铺由儿子陈志敬打理。虽然镌刻经验可能没有父亲那么丰富,但受家庭熏陶,完成这项工作也没什么难度。

于是,这篇碑文被交到了陈志敬手里。时间紧迫,他不敢丝毫怠慢,立刻开始了工作,第一天就把石料处理好了。此后的整整5天,陈志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进行镌刻,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重要工作。

纪念碑全部完工,最后一步就是安放在广场上,为此,国家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土填埋在奠基碑上,这件事由毛泽东亲自完成。

这次的奠基仪式,参与者都是耳熟能详的一些历史人物,按理说刘少奇作为老革命一定会出席,但根据当时留下来的照片,似乎都没看到他的身影。根据另一则报道,原来这天他正在中南海主持会议,因工作原因无法参加仪式。

如今的纪念碑,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处重要地标,特别是到北京旅游的人,都会来到纪念碑前,贮立瞻仰,缅怀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