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对张琼华说:“你我本就是包办婚姻,

玲珑说历史 2025-05-20 08:21:34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对张琼华说:“你我本就是包办婚姻,没什么感情所言,生孩子这种事,还是不要提了。”

“我本就不愿与你成家,可家人实在步步紧逼,我也没办法,但我本人不接受这段包办婚姻。”

郭沫若极为痛苦,他是接受新思想的人,可家人的逼迫却让他无比难受,无法割舍自己的孝心,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想法,父母的意志强加在郭沫若的身上,让他寸步难行。

结婚那天,鞭炮齐鸣,郭沫若的心冷的像冰,他决绝的对妻子说出了这番话,还没等外面的热闹结束,郭沫若便一个人离去,只留张琼华一个人独守空房。

郭沫若是跟鲁迅一样的孝子,鲁迅尚且摆脱不了父母的话,更何况郭沫若,他们都是时代的受害者,尤其是他对张琼华没有一点感情。

但张琼华没因为郭沫若的厌恶逃走,嫁进郭家门,便成郭家人,也许他们不会再见,但为人妻,张琼华对郭家并无亏欠。

这也是郭沫若唯一感到后悔的事情,因不爱将张琼华推进了深渊。

无法面对这份畸形的婚姻,郭沫若选择前往日本埋藏这段没有终点的家,在日本,郭沫若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爱,安娜,初次见到安娜,是在医院,两人在见面的第一眼就明白了对方的情谊。

这也是郭沫若所追求的家庭,可世人并不懂他,只觉得郭沫若是个抛家弃妻的人,人们对郭沫若的误解也源于此。

当年郭沫若回到中国的时候,不带妻儿回国,人们以此来说明郭沫若的绝情,可这又何尝不是对郭沫若的污蔑。

真实情况是因郭沫若情况,不仅日本警方监视他,国民党也对郭沫若不怀好意,郭沫若自己能够回来已经是千辛万苦,又怎能带上安娜回来全面抗战的中国,于情,他不愿意让安娜走进战火,于理,郭沫若确实没有办法把处于监视中的安娜母子带回来。

但郭沫若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却坐不得假,当时蒋介石亲自拍板对郭沫若下手,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沫若依旧不怕危险,选择潜伏在国民政府为我党的发展积蓄力量,在全面抗日的大旗下,郭沫若才安全存活。

当然,郭沫若日本学习席间,确实跟于立忱有过交流,但那也只是处于朋友之间的交流,于立忱对郭沫若非常敬重,却有人造谣他们二人的关系不正当,这都是对郭沫若的污蔑。

郭沫若脱离监视后,才知道于立忱因病下葬,自此两人就没有太多的沟通,在回国后,郭沫若遇到了相伴自己一生的爱人,于立群,她是于立忱的姐妹,对于这段关系,无论是安娜还是于立群都非常清楚,这也是郭沫若为数不多的几段恋情。

可以说郭沫若追求自由,但绝不滥情,尽管有不少人对郭沫若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谩骂,可郭沫若只是默默的承受。

0 阅读:39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