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无人愿意打扫战场,一个乞丐主动前往,带回了37颗金牙,意外地发了一笔横财。
1938年秋,日军为打通南昌至九江的战略通道,调集重兵发起猛烈攻势。然而,中国军队在奋勇队的带动下,以英勇无畏的姿态,联合展开了万家岭战役。
整个战场绵延于崇山峻岭之间,硝烟弥漫,枪炮声响彻山谷。这场战斗,不仅是军队与军队的对决,更是意志与信念的较量。
日军凭借精良装备与充足火力,占据高地,以猛烈炮击试图压制中国军队。但中国将士们以山岭为掩体,顽强抵抗。
他们依靠丰富的地形知识,运用游击战术,将日军拖入了泥潭。即便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中国军队也毫不退缩,血战到底。
在一次关键战斗中,奋勇队冒着弹雨冲向敌阵,硬是将日军的前线据点一举摧毁。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中国军队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10月初,中国军队集中火力展开总攻,战士们高喊着冲锋号冲向日军阵地。
战斗异常惨烈,但士兵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如同猛虎下山般势如破竹。最终,日军被逼入绝境,数千人被包围在狭窄的山谷中。
中国军队毫不手软,以手榴弹、迫击炮展开猛烈攻击,彻底摧毁了敌军防线。
战斗结束后,万家岭成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日军的遗体和装备散落在山间,尸横遍野,无人愿意踏足。
然而,就在这片废墟之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身影悄然出现。他是一名乞丐,姓杨,人称“杨破烂”。
杨破烂流浪四方,以拾荒为生,在战乱年代勉强维持着自己的性命。他的生存哲学是“无用之物,皆可成财”。尽管旁人对尸体心生畏惧,但杨破烂却看到了“商机”。
杨破烂无意间听说了万家岭战后的情景:那些日军士兵虽然身死,但身上佩戴的金属制品和随身财物可能还留在原地。
这个消息让他夜不能寐。对于穷困潦倒的他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杨破烂起初也犹豫过:捡尸体上的东西,会不会有鬼缠身?
可是饥饿的现实很快压倒了他的恐惧。第二天清晨,他随便找了一只破背篓,带上自己的小铁铲,悄悄踏上了通往万家岭的路。
来到战场,杨破烂的心脏砰砰直跳。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中更为可怖:地面上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空气中弥漫着恶臭,苍蝇嗡嗡作响。
他忍住干呕,用一块破布捂住鼻子,小心翼翼地在尸体中穿行。
很快,他发现了一具日军军官的尸体。尸体的手腕上戴着一块金表,露出的牙齿闪着金光。
他颤抖着伸出手,先取下了金表,又掏出随身的铁钳,将金牙一颗颗拔了下来。每拔下一颗,他都感觉像挖到了金矿一样,内心的恐惧被贪婪逐渐驱散。
经过两天的搜寻,杨破烂满载而归。他共收集到了37颗金牙,另外还拾到了几枚金戒指、一条金项链和数不清的零碎金属。
他将这些东西藏在一个破陶罐里,用烂布包好,埋在村外的一棵老槐树下。
回到村子后,杨破烂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但内心已经开始筹划如何把这些金牙变现。
他知道,如果消息泄露出去,自己不仅会招来官府的盘问,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决定远走他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卖掉这些金牙。
几个月后,杨破烂化名“杨富贵”,带着金牙来到几百里外的一个城镇。
在一家珠宝铺,他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了这些金牙,换来了大约100多块大洋。这在当时足够让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十几年。
有了这笔钱后,杨破烂彻底改头换面。他租了一间铺子,开始做粮食买卖,并用他积累下来的生意头脑迅速扩大规模。
他的铺子逐渐从镇上扩展到周边村镇,短短几年间,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
但财富并未让杨破烂安心。随着年纪渐长,他时常想起万家岭的那些尸体,尤其是拔牙时那些惨烈的景象,每每入夜都让他惊醒。
他不止一次梦到被自己拔下金牙的日军士兵纷纷索命,吓得不敢闭眼。
为了赎罪,他开始主动行善,资助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并捐钱修建庙宇。他还将一部分积蓄用来帮助抗日军队,希望以此平息内心的煎熬。
杨破烂的故事很快传开,有人称他“心黑”,也有人敬佩他“因祸得福”的商业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