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4两茶叶,他嫌礼物太少了,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甚至私下还抱怨毛主席小气。 冷战背景下,改善中美外交关系,推动中美走向正常化,是中国和美国共同争取的目标。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中美破冰之旅开始加速,双方之间的交流往来也逐渐频繁。 1971年,在尼克松确定访华之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就是将来的中美关系走向进行商谈。 周总理以茶会友,拿出了绝品龙井招待基辛格。别看小小一杯龙井茶不怎么起眼,基辛格喝完之后赞不绝口,赞叹的不仅是茶香,还是中国的待客之道。 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往往都是以小见大的,就像“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球,周总理的龙井茶是中美关系变化的引子。 基辛格离开中国之前,周总理将两斤绝品龙井,送到了基辛格手上,请他带回美国,分享给更多关注中美局势的人。 这就相当于一个邀请,中国欢迎更多朋友来品茶交流,基辛格愉快地收下,中美破冰之旅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这两斤龙井茶,在美国政界高层之间广受欢迎,基辛格原话说,他带着龙井茶上飞机,还没飞到美国,就被同僚争着分光了。 美国各方对访华行程都是非常看好的,对中美关系的发展预期十分乐观,因此周总理送出的龙井,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幸运物。 1972年,尼克松访华如约而至,周总理到机场迎接,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了手,这个跨越世纪和国家的握手,架起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桥梁。 国家最高领导人访问,礼物交换至关重要,尼克松精挑细选,给中国送上了国礼。 尼克松带来了北美珍贵的麝香牛,中国用一对国宝大熊回礼,动物象征着和平友好的使者,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之间的关系。 为了给毛主席送礼物,尼克松煞费苦心,将一对瓷塑天鹅送给了毛主席,天鹅象征着和平和好运,又是美国人民最为喜欢的动物,尼克松将美国人的友善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也准备好了回礼,郑重地拿出了4两武夷山大红袍,这种岩茶价值不菲,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制作工艺上,都难以用具体的金额估量。 尼克松并不懂茶,当毛主席拿出一小罐精美茶叶后,尼克松心里疑窦丛生,不明白这份礼物的含义。 在尼克松看来,他为了这场会面,做足了准备,那座天鹅瓷器雕塑,是专门为这次访华行程烧制的,选择瓷器也是为了契合中国的名字。 当尼克松拿到4两茶叶的时候,他想到的可不是礼轻情意重,只觉得毛主席太轻视回礼,感觉到不被重视。 尼克松的不满立刻就上脸了,丝毫不掩盖对手中大红袍的“嫌弃”,心中在“腹诽”毛主席的“小气”。 原本热闹的交换礼品仪式,立刻冷淡了起来,大家面面相觑,绞尽脑汁想要打圆场,最后还是机智的周总理化解了“误会”。 “尼克松总统手里拿的,可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啊!” 尼克松不明所以,4两茶叶跟半壁江山有什么关系?周总理给尼克松解释道,这4两大红袍来历不凡,是最珍贵的礼物。 毛主席为了给尼克松挑选礼物,也花费了许多心思,这茶也并非是普通茶叶,而是武夷山上大红袍母树上产的岩茶。 大红袍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贡品,价值千金,世间罕有。而这株大红袍母树,一年只能产出8两茶叶。 中国留下4两,另外4两送给了尼克松,因此周总理戏称,这是“半壁江山”,毛主席送出的茶叶,代表着对尼克松的重视,还有对两国交往的诚意。 了解完前因后果,尼克松理解了毛主席的深意,为自己先前的猜测感到愧疚,立刻热情地感谢毛主席的赠礼。 “原来这份礼物这么珍贵,中国人的情谊源远流长,我会好好铭记的。” 现场的氛围轻松了起来,大家都对毛主席的礼物印象深刻,小小的茶叶,代表着历史和现代的交流。 在古代,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热门商品,承载着中国文化,送往世界各地。而在中美交往中,茶叶是友好和诚意,是对美国客人的欢迎和邀请。 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毛主席给尼克松赠茶,也传成一段佳话。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4两茶叶,他嫌礼物太少了,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
老阿七说史
2025-05-20 13:15:10
0
阅读:1055
悟心
尼克松这种土包子懂啥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