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中国用教育卡住了自己的脖子!”早在去年,姜伯驹院士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的问题所在。 姜伯驹是谁?他可是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首任院长,搞拓扑学的大专家,拿过华罗庚数学奖,一辈子都扑在数学教育上,他为啥这么说呢?原来他发现,咱们每年毕业近千万大学生,可顶级科学家没几个,问题就出在教育上。 2024 年 12 月那次演讲,他直接点出了教育的病根:咱们实行 “一刀切” 的教育模式,老师只教高考要考的内容,学生整天刷题应付考试,根本没时间主动探索、创造。 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应试教育曾是时代的 “刚需”,四十年前恢复高考那会儿,全国一年才招二十来万大学生,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的都是 “天之骄子”,就跟从沙子里淘金子似的,那时候的教育是 “填鸭式”,但确实管用啊! 想想改革开放初期,咱们急需技术人才,工厂里的工程师、医院里的大夫、学校里的老师,好多都是那时候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没有他们,哪来的 “中国制造” 满世界跑?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都破千万了,按说人才应该扎堆儿冒出来,可顶尖科学家呢?世界级成果呢?姜院士说的没错,咱们的教育就像给孩子套了个 “紧箍咒”。 就拿新课标来说吧,本来是最低标准,结果成了最高标准,老师上课不敢多讲,学生刷题不敢停,连高三全年都不上新课,就为了应付高考。孩子上初中书包就沉得跟炸药包似的,每天写作业到半夜,这还是培养人才吗。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国家也在改,2025 年教育部搞中考改革,减少死记硬背,扩大普通高中资源,还探索多元化招生,就像有的学校试点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美术比赛也能拿分,这不是挺好的吗?还有职业教育,2024 年毕业生就业率都 97% 了,薪资比普通本科还高,技术型人才吃香得很。 姜院士的话难听,但得听,咱们的教育就像一辆开在老路上的破车,以前靠它拉着咱们跑了一段,现在路变了,车也得换换零件了,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多元化评价,这些都是好方向,但得一步一步来,毕竟,教育是百年大计,急不得,也拖不得。 参考信源:台海网
深夜警报山东大学动真格了!山东大学清退三名留学生,超期未毕业两名涉嫌滥用奖
【20评论】【8点赞】
用户11xxx29
终于有人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