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这张老照片震撼了时光!彭大将军,非演员演绎,真容尽显,身着八路军军装

安卉的 2025-05-21 12:44:09

1945年,这张老照片震撼了时光!彭大将军,非演员演绎,真容尽显,身着八路军军装,英姿飒爽。身旁,浦安修女士,他的夫人,端庄秀丽。延安机场建设现场,这珍贵一瞬,定格了传奇,这才是真正的彭老总,向传奇致敬!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也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 浦家三姝各个牛:彰显嘉定女儿的百年风骨,1907年的上海嘉定飘着桂花香,南门永安桥畔的浦家宅院传出清亮啼哭。 读书人浦友梧抱着新生的长女,望着院中梧桐给她取名"洁修",谁料这棵梧桐竟引来两只凤凰——1910年和1918年,二妹熙修、三妹安修相继降生。 三朵金花在墨香与烟火气中悄然绽放,但同时,"九一八"的炮火炸碎了书斋的宁静。 1934年柏林的冬天冷得刺骨,浦洁修攥着抗议传单的手指冻得发紫,当得知同学刘威一被盖世太保抓走,这位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才女,二话不说揣上笔记本就往警察局闯。 我是他担保人...德式建筑的长廊里,她用磕绊的德语据理力争,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姑娘。 千里之外的北平,22岁的浦熙修正对着《新民报》排版纸发愁,广告科的小职员突然被推到新闻前线,她攥着中山陵周年祭的速记稿,笔尖在"工业建国"四个字上重重画圈。 谁料这篇处女作竟让总编拍案叫绝,从此报馆里多了个踩着布鞋跑新闻的"假小子"。 1935年寒冬,协和医学院礼堂挤满热血青年,17岁的浦安修攥着"一二·九"传单,袖口磨出的线头扫过结冰的玻璃窗。 当游行队伍被军警冲散,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却逆着人流往前冲——她要去找被冲散的同伴,更要去找心中那团火。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里,大姐浦洁修抱着教具往西迁,铁皮火车载着她从北平颠到重庆,在武昌中华大学的防空洞里,她边讲课边数着头顶的炸弹轰鸣。 二妹浦熙修的记者证倒是派上了用场,她揣着笔记本钻进难民营,笔尖蘸着泪水写:孩子把最后半块饼塞给母亲,说'阿妈吃,我不饿'。 最险的是1941年的北平城,浦洁修攥着《告全市人民书》的手直冒冷汗,印刷厂油墨的味道呛得她直咳嗽。 腊月里的北风像刀子,她和妇救会的姐妹们深一脚浅一脚,把传单从门缝塞进胡同,天亮时,雪地上除了脚印,还留着她们被冻僵的睫毛印。 浦熙修的遭遇更惊心动魄,1947年南京的审讯室,白炽灯烤得人脸发烫,特务头子拍着桌子吼:说,周恩来怎么联系你的? 她偏过头,看见窗台上自己写的"南京政府的最后挣扎"剪报,突然笑出声:你们不是都看到了吗... 于是,70天的铁窗生活,倒让她悟出记者该有铁脊梁,而三妹浦安修的苦楚藏在心里。 1967年的北京师大,大字报糊满了彭德怀元帅的画像,她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在校园里转圈,听见有人喊"打倒反动权威",就把骨灰盒往怀里揣得更紧。 夜深人静时,她对着延安那张泛黄的老照片落泪——照片里彭老总穿着八路军灰布衫,她扎着麻花辫站在修机场的土坡上,风沙迷了眼,却笑得很甜。 转机总在至暗时来临,1978年的中纪委办公室,60岁的浦安修戴着老花镜校对《彭德怀自述》。 当看到"庐山会议"那章,她突然喊老彭,你讲实话的勇气,我守住了...书出版那天,她把稿费全捐给希望工程,自己穿着打补丁的衬衫去学校讲课。 大姐浦洁修的入党路走得更漫长,1991年春寒料峭,84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氧气面罩泛起白雾。 她颤巍巍摸出钢笔,在入党志愿书上画了三个圈——这是她和两个妹妹的暗号,代表"嘉定浦家永不散"。 如今漫步嘉定老街,还能听见茶馆里说书人讲"浦氏三杰",说书的总爱用惊堂木一拍:大姐搞化工救国,二姐拿笔杆子革命,三妹更了不起,嫁了个元帅还…… 话音未落,就有老茶客摆手:什么嫁不嫁的,人家浦家姑娘个个都是飞出来的凤凰,这话倒是没错。 只是现如今再看到老照片上老一辈革命家的真实容颜,思绪还是会回到那个难忘的年代。 主要信源:(团结报文史e家2017年11月01日——“浦氏三姐妹”)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