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去孤儿院义诊,发现近8成弃婴的肚皮薄如白纸,体内的大便清晰可见,随后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正是这一举动,挽救了2000多条人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宋兆普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宋金庚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中医名家,从小宋兆普便在父亲的教导下,浸润在“施医舍药,感恩病人”的家训中,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塑造了他日后行医的初心。 16岁起,他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扎根基层,立志让更多人受益于传统医术,他始终坚持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无论是贫困的乡间农民,还是身患重疾的患者,宋兆普都以仁爱之心对待,用最经济的治疗方案为他们减轻病痛,他的诊所常常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这些锦旗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肯定,更是对他仁心的礼赞。 通过将传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擅长治疗骨髓炎、股骨头坏死等疑难杂症,他的金庚康复医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仁爱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 40多年来,他诊治的患者超过120万人次,每一个康复的病例,都是他用仁心和医术点亮的希望之光。 2009年,宋兆普的一次义诊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汝州一家孤儿院,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许多被遗弃的脑瘫儿童,身体瘦弱,皮肤薄得几乎能看到内脏,生命仿佛随时可能消逝。 这些孩子大多因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被抛弃,孤儿院的有限条件更让他们难以得到妥善救治。 面对这一幕,宋兆普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若不及时施救,这些孩子将面临死亡或终生残疾的命运,作为一名医者,他无法对这些稚嫩的生命视而不见,他当即决定,不仅要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治疗,还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宋兆普做出了令人动容的抉择,他变卖了自己的房产、车辆,甚至父亲留下的珍贵物品,筹集了近亿元的资金,用于购买医疗设备、聘请护工和改善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他还在金庚康复医院专门开辟了脑瘫儿童病房,接收了128名患儿,每天他奔波于医院和病房之间,为孩子们制定治疗方案,亲自指导康复训练,甚至手把手教他们吃饭、说话。 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头发一夜白头,甚至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可即便在病榻上,他仍牵挂着那些孩子,嘱咐家人无论如何都要继续救助,他的付出感动了无数人,医院的医护人员自发加入救助行列,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 宋兆普的努力逐渐开花结果,在他的精心治疗下,3200多名脑瘫儿童得到了救治,其中1500多人恢复了正常生活,800多人被爱心家庭收养,重新拥有了家庭的温暖。 他的医院也在2013年被评为国家脑瘫患儿定点医院,获得了国家专项补贴,这不仅减轻了经济压力,也让他的事业有了更坚实的后盾,每当看到孩子们扬起笑脸,亲切地喊他“爷爷”,宋兆普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的仁心不仅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也为无数家庭点燃了希望。 宋兆普的仁爱不仅局限于河南,他多次远赴新疆考察巡诊,接收了66名脑瘫患儿到汝州治疗,并在和田、喀什等地建立了四家脑瘫康复机构,填补了当地医疗的空白,这些机构不仅为新疆的患儿提供了专业的治疗,也为当地培养了医疗人才,推动了中医在边疆的应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第六代传承人,宋兆普始终将传承视为己任,他毫无保留地将医术传授给学生,希望通过培养更多中医人才,让传统医术造福更多人。 他的目光甚至投向了更远的未来,计划将脑瘫康复中心的模式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中医的仁爱精神跨越国界,温暖更多生命。 宋兆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与大爱,他不仅为脑瘫儿童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也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医者仁心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人能像宋兆普一样,用爱心与责任点亮生命的希望,让中医的智慧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光芒。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宋兆普:脑瘫患儿的“天使爷爷”》
2009年,河南医生去孤儿院义诊,发现近8成弃婴的肚皮薄如白纸,体内的大便清晰可
猫猫背九九
2025-05-21 18:4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