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试试从脾胃找答案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临床常见治喉而效不显者。

美倩谈健康 2025-05-21 19:12:36

为何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试试从脾胃找答案

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临床常见治喉而效不显者。

咽喉虽属肺系,却与脾胃气血津液代谢密切相关。脾胃若生“湿、痰、风、郁”之乱,可致咽喉沦为“痰湿瘀滞”“虚风内动”“气机逆乱”之战场,以下从四方面解析其病机关联。

一、脾虚湿滞:咽喉成“水湿沼泽”

脾胃主运化水液,若脾虚失运,水湿如无主之水,停滞体内。

湿性黏滞,循经上犯咽喉,轻则觉咽部黏腻不爽、异物感时轻时重,重则如水裹咽喉,晨起痰多色白、胸闷脘痞。

此类患者多有饮食不节史(如嗜凉饮、贪甜腻),舌象多见胖大齿痕、苔白腻。湿邪如油入面,黏着难去,若仅用利咽化痰药而不治脾,犹如扬汤止沸,湿浊再生则病复作。

二、湿滞痰凝:咽喉成痰湿牢笼

湿滞日久,聚而成痰。痰为阴邪,性稠浊胶结,阻滞咽喉气机,形成梅核气般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之感。

临床可见患者频繁清嗓、痰多黏腻,甚至因痰阻气滞出现咽喉闷痛。

脾为生痰之源,此时若单攻其痰而不健脾,痰浊虽暂消,脾弱则生痰之势不绝。治当健脾为主,化痰为辅,使脾健则痰无由生。

三、脾虚风动:咽喉成虚风战场

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咽喉失于濡养,可引动内风。此风非外感之风,乃阴虚血燥、筋脉失养所致,症见咽喉阵发性干痒、挛急作咳,甚至痒如蚁行,遇劳或咽燥则发。

现代临床常见于久用清热药伤脾者,或素体脾虚兼阴液不足者。此时若误认风邪而用疏风解表药,必更伤脾胃气血,致虚风愈炽。

治需健脾养血、息风润燥,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四、脾虚肝郁:咽喉成气机绞索

脾胃虚弱,土不培木,易致肝失疏泄。肝郁则气机不畅,与脾虚湿痰互结,形成痰气交阻之势。

患者每因情绪抑郁、压力增大而咽喉症状加重,伴胸胁胀闷、嗳气频作,即《金匮要略》所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之梅核气原型。

此证看似肝郁为主,实则脾虚是本——脾弱则肝木易乘,治当健脾疏肝并用,如逍遥散之意,而非单纯理气开郁。

五、结语:治喉莫忘治脾,调脾需辨湿痰风郁

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多因治局部而忽整体,攻邪实而忘正虚。

脾胃为“生湿生痰生风生郁”之根源,临证需细辨:湿重者燥脾,痰盛者化痰,风动者养血,肝郁者疏土。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